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结束。若干年后,“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在其回忆录中,写下了对志愿军那段著名的评价:“他们是凶狠的斗士,也是文明的敌人。” 说起抗美援朝那场仗,很多老一辈人一提就热血上涌,因为它不光是打赢了世界头号强国,还让中国从此站直了腰杆。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面对装备牛气的美军和所谓联合国军,愣是靠步枪、手榴弹和一身硬骨头,把战线从鸭绿江边推到三八线附近。 这仗打得真叫一个惊心动魄,前三次战役志愿军像潮水一样涌上去,歼敌好几万人,美军司令麦克阿瑟的“圣诞节回家”梦碎了,他还想用原子弹吓唬人,结果被杜鲁门一脚踢开。接手的李奇微呢?这家伙可不是吃素的,他上任后就把美军从溃败边缘拉回来,发明了个“磁性战术”,专门克志愿军的补给线,让后几次战役志愿军吃亏不小。 李奇微这人,1895年出生在美国弗吉尼亚一个军人窝里,从小跟着老爸到处军营晃荡,1917年西点军校毕业,正赶上一战尾巴。他早年在中国天津带过兵,那会儿是美军第15步兵团副连长,眼瞅着军阀们乱打一气,对亚洲军队有点浅尝辄止的了解。二战时他牛了,指挥第82空降师在西西里和诺曼底跳伞,落地后带着部队在欧洲泥地里滚爬,升到第18空降军军长,指挥阿登和莱茵河战役,硬是帮盟军打开局面。 战后他管过加勒比和驻日美军,1950年底沃克车祸挂了,五角大楼点名让他飞朝鲜,当第八集团军司令。接手时,美军刚被志愿军第二次战役打退三百公里,士兵士气低到谷底,他二话不说换掉一堆窝囊军官,亲自到前线转悠,脖子上还挂俩手榴弹,搞得像要去拼命似的。他上任头一件事,就是加强炮火覆盖,命令部队别硬冲,改成边打边退,诱敌深入再反咬一口。这招管用,第三次战役志愿军拿下汉城后,他稳住阵脚,没让战线再崩。1951年4月麦克阿瑟下台,他升联合国军总司令,带着部队在三八线拉锯,空军轰炸志愿军后勤,海军封锁海岸,硬是把战争拖成消耗战。到1952年5月,他调去北约当最高司令,留给继任者克拉克一堆烂摊子。整个朝鲜期间,他指挥的美军伤亡超五万,预算砸进去上百亿刀,却没占到实惠。 李奇微那句评价,核心就是志愿军打仗时那股子不要命的劲头儿。他在回忆录里直说,志愿军是自己碰过的最硬对手,冲锋起来像疯了似的,装备差成那样,还能把美军王牌师打蒙。拿长津湖来说,志愿军第九兵团在零下四十度的雪地里埋伏六天,单衣棉袄都没齐全,就用夜战近战包了美陆战一师和第七师31团,那叫北极熊团的美军精锐被全歼,团长麦克莱恩挂了,志愿军还把遗体抬下来埋了,立个牌子。 李奇微观察到,志愿军行军时跟美军车队碰头,往往各让各的道儿,谁也不先动手;截医护队,只拿药品,伤兵医生一律放行,甚至给口水喝。被俘的美军飞行员醒来,第一眼见着志愿军军官递烟,还问冷不冷,这在美军眼里是新鲜事儿。他特别提志愿军的号声,说一吹起来,全队就扑上去,美军阵地立马散架。釜谷里那次,郑起吹号退敌一营,敌人以为大部队来了,掉头就跑。 他就针对这点搞“绞杀战”,飞机坦克天天炸路,志愿军进攻窗口一关,美军就喘口气。但志愿军也不是吃亏的,第四第五次战役时,用坑道和民工抢修顶住了,炮弹一天砸九万发,美军推进一公里得死九百人。凶狠这面,李奇微服气,因为志愿军不是蛮干,战术灵活,夜行军避侦察,烧火骗飞机,村里矿井藏身,干粮自带不露火。美军老兵后来承认,志愿军这股血性,让他们打一辈子仗都没见过。 文明那头,李奇微说得更细。志愿军优待俘虏的政策,让他这老兵油子都意外。战争中,美军抓的志愿军战俘不少,但志愿军管的美军俘虏营,很快就挤爆了。1951年后,志愿军俘虏上万,从美军到南韩兵、土耳其旅,全塞一块儿。管理所请来外语大学生当翻译,新疆大爷教突厥语安抚土耳其人。俘虏有饭吃、有药治、重伤的派医生抢救,从志愿军那点口粮里省出来。1952年11月,还给各国俘虏办联欢会,唱歌跳舞,媒体炸锅了,西方报纸铺天盖地报道,说这东方军队人道得像教科书。 李奇微在书里点明,志愿军从不打医疗站,不劫伤员车队,这在战场上算稀罕事儿。他对比二战,说志愿军这点,比很多欧洲部队强。美军士兵被俘后,待遇好到让他们纳闷儿,审讯不虐待,释放时还发路费。克拉克后来接手,也得承认这点,签停战时嘀咕自己是史上第一个签“无胜利”协定的陆军司令。天看,李奇微那话没错,志愿军凶狠文明两不误,正义仗打得硬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