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重庆合川60岁的陈奎在家中听到楼道里女孩的凄厉呼救,毫不犹豫冲出去制止歹徒行凶,却被连捅5刀,心脏、胸腔等多处重伤,至今仍在ICU昏迷不醒。每天高达1万多元的治疗费,让普通家庭难以承受,女儿无奈发起筹款求助。目前嫌疑人已被刑拘,当地正为陈奎申请见义勇为称号,但具体帮扶措施尚未落地。这场见义勇为背后,不仅是一位老人的无畏壮举,更牵扯出法律认定、费用保障等现实问题。 一、楼道惊魂!六旬老人挺身而出,换来五刀重创 咱们先把时间拉回11月13号那天,重庆合川较场坝社区的一个普通小区里,60岁的陈奎正在家休息,突然听见楼道里传来撕心裂肺的呼救声。换作旁人,可能会犹豫要不要开门,毕竟面对未知的危险,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但陈奎没有多想,抄起家伙(也有说空手)就冲了出去——眼前的一幕让他怒不可遏:一个男子正在对一个女孩行凶,下手凶狠,女孩已经毫无反抗之力。 “住手!”陈奎大喝一声就扑了上去,试图拉开歹徒。可谁也没想到,歹徒手里拿着刀,见有人阻拦,直接转身朝着陈奎猛刺过去。一刀、两刀、三刀、四刀、五刀!每一刀都朝着要害招呼,陈奎瞬间浑身是血,但他还是死死拖住歹徒,直到力气耗尽才倒下。 倒下前,陈奎强忍着剧痛,用最后一丝力气拨通了女儿陈女士的电话。陈女士接到电话时,只听见父亲虚弱的喘息声和断断续续的“快叫救护车”,吓得魂飞魄散,立刻联系小区物业,同时拨打120。等救护车赶到时,陈奎和被救的女孩都已经昏迷,浑身是血,场面让人揪心。 在合川区人民医院,医生整整抢救了7个小时,才勉强把陈奎从鬼门关拉回来,但他伤势太重,直接被送进了ICU。可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二天陈奎的伤情突然加重,只能紧急转运到重庆新桥医院。病历单上的诊断结果触目惊心:刀刺伤、开放性胸部损伤、开放性血胸、开放性心包积液、心脏裂伤、血性休克……每一个都足以致命。 陈女士说,现在父亲还在ICU里昏迷,面部浮肿得完全认不出来,每天的治疗费高达1万多元。家里本就不富裕,陈奎没有工作,也没买商业保险,医保能报销的部分有限,短短几天就花光了所有积蓄,后续的费用简直是天文数字,无奈之下才发起筹款,希望能给父亲争取一线生机。而被救的女孩,如今也在同一个ICU,情况比陈奎稍好一些。 二、法律解读:见义勇为不算“多管闲事”,这些权益必须懂 这件事曝光后,不少网友问:“老人这算不算正当防卫?”“见义勇为受伤了,费用该谁出?”“受益人要不要负责?”今天就用大白话给大家讲清楚,这些法律知识点关键时刻能帮到自己。 首先,陈奎的行为绝对是正当防卫+见义勇为,完全受法律保护!根据最高法、最高检和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只要不法侵害形成了“现实、紧迫危险”,就可以实施正当防卫 。当时歹徒正在对女孩行凶,女孩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这就是典型的“现实、紧迫危险”,陈奎冲上去制止,完全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根本不是“多管闲事”。而且他没有任何私利,纯粹是为了保护他人安全,属于见义勇为,值得法律撑腰和社会褒奖。 其次,最关键的费用问题,法律早有明确规定,不是让英雄自己扛! 第一,侵权人(歹徒)必须担责:歹徒的行为已经构成故意伤害罪(甚至可能是故意杀人未遂),不仅要被追究刑事责任,还得承担民事赔偿,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所有相关费用。现在歹徒已经被刑拘,后续法院判决时,家属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他赔偿。 第二,受益人(被救女孩)要适当补偿:可能有人会说“女孩也是受害者,凭什么要她赔?”但根据《民法典》183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最高法今年5月还发布过典型案例,上海一位市民见义勇为救了摔倒的人,最后法院判决受益人补偿了医药费。这里要注意,不是让女孩全额承担,而是“适当补偿”,具体金额会根据双方经济状况、受益程度来定,毕竟如果不是陈奎挺身而出,女孩可能面临更严重的后果。 第三,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帮扶义务:目前当地已经在为陈奎申请见义勇为荣誉称号,这不仅是荣誉,还能带来实际的帮扶。按照各地的规定,见义勇为人员受伤后,相关部门会给予医疗救助、一次性奖励、生活补助等,而且申请流程应该简化,不能让家属等着审批却付不起医药费。 最后要提醒大家:见义勇为是美德,但也要量力而行。陈奎老人的勇气让人敬佩,但60岁的年纪面对持刀歹徒,确实风险极大。遇到类似情况,优先选择报警、呼救、找工具帮忙,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再施救,既救了别人,也不让家人担心。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见义勇为的医疗费用,应该由谁来主要承担?是侵权人、受益人、政府,还是多方共同承担?如果是你遇到类似情况,会选择挺身而出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为英雄发声,让见义勇为不再“后顾之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