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独生女陈某在父母离婚后随母亲生活,二十多年后父亲突发脑梗生活不能自理,她却因怀疑姑姑骗钱而对父亲不管不顾。法院判决其履行赡养义务后,她仍拒不执行,即便被列为失信人员也无动于衷。最终父亲脑梗复发猝死,陈某因遗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她上诉后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一、一场由“怀疑骗钱”引发的赡养僵局 这事得从25年前说起,当时陈某还在上大学,父母就办了离婚手续。作为独生女,她之后一直跟着母亲过日子,和父亲的联系慢慢就少了。本以为日子就这么平淡过下去,可2019年初的一个消息,打破了这份平静。 陈某的父亲突然突发脑梗,还是兄弟姐妹赶紧把他送进医院抢救的。姑姑第一时间联系了陈某母女,可到头来只有陈某母亲去医院看了一眼。等父亲病情稍微稳定,因为已经生活不能自理了,兄弟姐妹实在没精力长期照顾,就把他送进了养老院。 姑姑想着陈某是唯一的女儿,赡养父亲本就是她的责任,于是赶紧给陈某打电话,希望她能尽点子女的义务。没成想,陈某直接拒绝了。她的理由是,母亲回来跟她说父亲手脚利索、说话也利索,根本没那么严重,觉得姑姑就是想骗她的钱才编了这些谎话。 不管姑姑怎么解释,陈某就是油盐不进,对父亲的事不管不问。姑姑实在气不过,就以陈某父亲的名义把她告上了法庭。2020年2月5日,法院给出了明确判决:陈某每月给父亲800块赡养费,每月至少探望一次,还要按医嘱买药送药,父亲住院时得陪护照顾、办手续,超出父亲负担能力的开支也得她承担。 可这判决书在陈某眼里跟废纸没区别,她既不上诉,也不履行义务。姑姑没办法,只能申请强制执行。陈某的银行卡被划扣后,终于有了动作,但她去养老院不是看父亲,而是跑去查账,被拒绝后还跟养老院大吵一架,闹得父亲都没法在那住了,最后还是姑姑出面给老人换了家养老院。到了2021年4月,陈某听说父亲再次脑梗住院,依旧不管不顾。同年8月31日,这位老人在养老院不幸猝死了。 二、法律不容情,这些法律要点必须拎清 老人离世后,叔叔姑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直接报了警。陈某面对指控却始终不认罪,还辩解自己的行为不算情节恶劣,甚至称自己有精神疾病,不该负刑事责任。但法律终究会给出公正的裁决,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里面的法律门道。 首先,赡养义务真的不能凭心情推脱。很多人觉得父母离婚后自己跟了一方,就不用管另一方了,这想法大错特错。《宪法》里早就明确,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民法典》也规定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会因为父母离婚就消失 。哪怕陈某跟父亲关系疏远,只要她有赡养能力,就必须履行义务,这可不是想躲就能躲的。 其次,拒不履行法院判决,后果比想象中严重。陈某拿到赡养判决后拒不执行,还被列为失信、限高人员,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道德问题了。法院的生效判决具有强制力,拒绝履行不仅会影响个人征信,还可能面临罚款、拘留,情节严重的甚至会触犯刑法。 最后,陈某的行为妥妥构成遗弃罪。《刑法》第261条规定,对年老、患病等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却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就构成遗弃罪 。而根据相关司法意见,长期不照顾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被害人,还导致被害人死亡的,就属于“情节恶劣”。 至于陈某说自己有精神疾病,法院也没采信。因为她既拿不出住院治疗的证据,而且她之前还会申请检察机关监督判决书、去银行和法院查询划扣情况,这些行为都能证明她能清楚认识并控制自己的行为,根本不具备无刑事责任能力的条件。所以一审法院判她有期徒刑10个月,二审也维持了原判,这完全是依法办事。 三、网友吵翻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在哪? 这个案子一曝光,网友们的讨论直接炸开了锅,观点两极分化特别明显,但大多都是一边倒谴责陈某。 有网友气愤地说:“这简直没人性!就算心里有疙瘩,那也是生她养她的亲爹啊。老人都脑梗卧床了,她不仅不管,还为了查账跟养老院吵架,逼得老人换地方,最后看着父亲病死都不管,判10个月都算轻的!”还有网友吐槽:“拿怀疑骗钱当借口太牵强了,真怕被骗,自己去医院看看不就知道了?说白了就是自私,不想花钱也不想费心。” 也有少数网友提出不同看法:“会不会这里面还有别的隐情啊?比如父母离婚时父亲做了啥伤害她们母女的事?不然怎么能狠心到这份上。”不过这个说法很快就被反驳了:“就算有隐情,也不能拿老人的命开玩笑。法律都判了她该尽义务,她还拒不执行,这就是违法,没什么好洗白的。” 大家不妨来聊聊,你觉得陈某的行为值得被原谅吗?如果遇到父母离婚后一方需要赡养的情况,该怎么平衡情感和责任?要是你身边有人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又该怎么帮老人维护权益?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毕竟赡养老人这件事,关乎我们每个人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