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卫立煌在香港闲逛。冷不丁,身后有人喊:“这不是卫立煌吗?”卫立煌心里

微笑着前行 2025-11-28 22:22:30

1950年,卫立煌在香港闲逛。冷不丁,身后有人喊:“这不是卫立煌吗?”卫立煌心里咯噔一下,赶紧跟家人说:“别回头,一回头反倒更容易被认出来!” 抗日战争一爆发,卫立煌就任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1937年,他带队北上,在河北狼牙山地区和日军交火,构筑工事阻击敌坦克。忻口战役是他成名之战,在山西阵地部署部队,日军飞机轰炸时士兵趴在掩体反击,激战多日,歼灭日军两万多。 卫立煌的警惕并非多余,此时他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抉择期。抗战胜利后,他虽被蒋介石委以东北“剿总”总司令重任,却因主张国共停战、反对内战,与蒋介石的战略意图产生严重分歧。1948年辽沈战役结束后,他遭到国民党当局的猜忌与排挤,被迫以“考察军事”为名流亡香港,实则过着半隐居的生活。 作为国民党军中少有的抗日名将,卫立煌的抗战履历早已刻入民族记忆。忻口战役中,他不仅创造性地将兵力分为正面防御、侧翼牵制和后备机动三部分,更亲自到前沿阵地指挥,即便日军动用芥子气等化学武器,仍坚守阵地二十余日。这场战役虽因太原失守未能达成战略目标,却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极大提振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抗战期间,卫立煌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也成为历史佳话。1938年,他多次前往延安考察,与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会面,不仅开放中条山通道让八路军物资通行,更在武器弹药、粮食补给上给予八路军诸多支持。这种超越党派的合作态度,虽让他赢得“亲共”的标签,却也为他日后的人生轨迹埋下伏笔。 流亡香港期间,卫立煌始终关注着祖国的局势。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亲自致电邀请他回国,这份诚意让他备受触动。但国民党特务在香港的监视从未松懈,一旦公开表态,随时可能面临生命危险,这也是他在街头听到有人喊自己名字时格外紧张的核心原因。 1955年3月,卫立煌经过周密筹划,终于避开特务监视,从香港经澳门返回广州。抵达大陆的那一刻,他激动地表示:“我回到祖国的怀抱了!”新中国给予他极高的礼遇,任命他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让他得以继续为国家建设建言献策。 从抗日名将到爱国民主人士,卫立煌的人生转折并非偶然。他始终坚守民族大义,抗战时不惜牺牲个人名利抗击日寇,内战时拒绝参与同胞相残,新中国成立后毅然放弃海外优渥生活回归祖国。这种选择,既源于他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更体现了中国军人“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精神内核。 卫立煌的经历也折射出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无数爱国志士在时代洪流中,突破党派界限,为国家独立、民族复兴不懈奋斗。他们的选择告诉我们,民族大义永远高于个人恩怨,只有坚守家国情怀,才能在历史的考验中作出正确抉择。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9

猜你喜欢

微笑着前行

微笑着前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