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几个刺刀同时刺进了79军军长王甲本的腹部,这位打了半辈子仗的将军,就

微笑着前行 2025-11-27 18:25:47

1944年,几个刺刀同时刺进了79军军长王甲本的腹部,这位打了半辈子仗的将军,就这么倒在了山道上,成了整个抗日战争里,牺牲在白刃战中的最高将领。 ​​很多人不知道,王甲本将军是个地地道道的“将门之后”。他的父亲王槐廷曾是清朝的参将,从小就教他舞枪弄棒,还常说“军人就得有保家卫国的骨气”。 这份家训刻进了王甲本的骨子里,18岁时他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与朱德、叶剑英等后来的革命先辈同为校友。在校期间,他专攻步兵战术,射击、拼刺等科目次次名列前茅,因性格刚毅、作战勇猛,被同窗称为“王老虎”。毕业后,他从基层军官做起,历经北伐战争的炮火洗礼,凭借战功逐步晋升,始终坚守“军人以守土为责”的信念。 全面抗战爆发后,王甲本率部转战南北,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保卫战,从武汉会战到长沙会战,几乎参与了正面战场所有重大战役。他治军极严,要求士兵每人必须熟练掌握拼刺技术,部队配备的大刀与刺刀并重,在与日军的近距离交锋中多次占据上风。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他率领98师夜袭日军营地,仅凭白刃战就击溃日军一个联队,此战让他“拼刺将军”的名号传遍全军。 1944年豫湘桂战役爆发,日军集中重兵猛攻湖南,王甲本率领79军负责掩护友军撤退。因日军推进速度极快,79军陷入孤军深入的境地,在湖南东安冷水滩一带遭遇日军精锐第116师团伏击。当时部队主力已分散部署,王甲本身边仅有警卫连和参谋人员,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他没有选择突围,而是下令抢占制高点阻击敌人,为友军转移争取时间。 战斗从午后持续到黄昏,79军官兵伤亡殆尽,弹药也消耗一空。日军逼近指挥所时,王甲本拔出佩刀,高喊“今日与阵地共存亡”,率先冲入敌阵。他自幼练就的拼刺功夫此时发挥到极致,接连斩杀数名日军士兵,但日军凭借人多势众形成合围。面对迎面刺来的数把刺刀,他毫无惧色,挥刀格挡间左臂已被划伤,最终因寡不敌众,腹部被刺刀贯穿。 将军牺牲时年仅43岁,随身的笔记本上还写着“誓与日寇血战到底”的誓言。战后,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上将,毛泽东同志也通过《新华日报》发表唁电,称赞他“为国家民族尽忠殉国,足为全军楷模”。他的牺牲并非偶然,在豫湘桂战役国军整体溃退的背景下,王甲本的顽强抵抗更显悲壮,展现了中国军人宁死不屈的气节。 如今,湖南东安建有王甲本将军纪念馆,馆内陈列的拼刺刀锈迹斑斑,却依旧能让人想见当年白刃战的惨烈。这位将门之后用一生践行了“保家卫国”的家训,他的牺牲不仅是79军的损失,更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段悲壮记忆。从北伐到抗战,他始终站在抵御外侮、守护家国的第一线,用鲜血诠释了军人的使命与担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微笑着前行

微笑着前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