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前陆军副司令刘湘滨说:中日关系现在剑拔弩张,对日本大陆不应该再抱着不开第一枪的想法。珍珠港的惨痛教训让世界看到,日本是一个不择手段的国家。当它决定发动战争,特别是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的时候。就会出其不意的给对手致命一击,夺取战略主动。 只要有理由就要选择机会。只要判断准确就要勇敢开枪先发制人。农夫怀里的蛇不咬等它苏醒咬你一口你再打他就完了。 要说日本这爱搞偷袭的性子,那可不是近代才有的新鲜事,打从几百年前就把“趁人不备下狠手”刻进骨子里了。 1592年丰臣秀吉带着十几万兵马,连个招呼都不打就扑向朝鲜,仗着人家没防备,两个月就把汉城、平壤攥在手里,那会儿就把不讲武德的本性露得明明白白,说白了就是认准了“先下手为强”,管你什么规矩,能占到便宜就是硬道理。 到了近代,日本把这偷袭的套路玩得更溜了。1894年甲午战争,日本先是借着朝鲜东学党起义的由头,哄着清政府派兵帮忙,转头自己偷偷增兵,等清政府想撤军了,它反倒赖着不走,还扯出“改革朝鲜内政”的由头挑事。 7月25日那天,更是把“不宣而战”发挥到极致,在丰岛海面盯上了咱们租来的英国商船“高升”号——本来想着租外国船能保个平安,谁知道日本压根不管不顾,直接发射鱼雷炸船,船上1116名清军官兵,最后活下来的没几个,这波操作,说是偷袭都算抬举,纯纯就是阴人。 后来日军打下旅顺,更是露出了嗜血的本性,整整四天时间,把旅顺变成了人间地狱,2万多平民被屠杀,事后还嘴硬说“杀的是换装的清兵”,合着打不过正规军,就拿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撒气,这吃相能有多难看就有多难看。 要说日本偷袭最“出圈”的,还得是珍珠港事件。1941年为了抢太平洋的控制权,日本一边跟美国装模作样谈和,一边偷偷摸摸筹备偷袭——先是派27艘潜水艇提前摸去夏威夷侦察,又让6艘航空母舰带着突击舰队,绕远路走北太平洋那条没人走的航线,就为了躲美国人的视线。 而且他们专门挑星期天动手,那会儿美军官兵大多上岸度假,机场里的387架飞机整整齐齐摆着,高射炮旁就几个值勤的,雷达兵看到机群还以为是自家的。 结果354架日机分两波轰炸,不到两个小时就把美国太平洋舰队砸了个稀巴烂:8艘战列舰全被炸沉炸伤,10多艘大型舰只、20多艘中小型舰艇报废,180多架飞机成了废铁,美军死的死伤的伤加起来3500多人。 而日本这边呢?就损失了29架飞机、5艘特种潜水艇,这买卖在他们眼里简直是血赚,也能看出来,只要日本觉得有机会,哪怕对手是当时的强国美国,也敢豁出去搞致命一击,半点犹豫都没有。 现在中日关系剑拔弩张,要是还抱着“不开第一枪”的想法,那可真是忘了老祖宗用鲜血换来的教训。 日本这国家的尿性就是这样,你退一步,它就得进三步,觉得你好拿捏、没脾气。 当年清政府要是早看清这一点,丰岛海战要是早有防备,也不至于输得那么惨;美国要是不觉得“日本不敢动我”,珍珠港也不会赔上那么多性命。 咱们现在可不是当年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了,手里有实打实的实力,心里就得有对应的底气。 对付这种天生就爱搞偷袭的主,不能等着它先动手,就像农夫抱着冻僵的蛇,等它醒过来咬一口再反击,那早就晚了。 摸清它的脾气,用它最懂的“先发制人”的方式回应,该出手时就出手,才能真真正正守住咱们的家园,这不是说狠话,是把历史的教训揣进兜里,容不得半点含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