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召回,国家这么多兵不够用的吗?五大战区,有战区是不能动的,预防边境,国防安全。只要作战就会有兵力消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些是需要人来补的,还有应对突发事件,毕竟人心难测,有战争,但也要稳定社会秩序等等之类的。 大家最近都在议论国家召回退役老兵这事,网上到处是消息,搞得人心有点慌。 其实这想法真的是想岔了,咱国家的国防部署,早就是盘算得明明白白的大棋,召回老兵跟“兵不够”压根不沾边。 就说五大战区的分工,可不是随便划拉几块区域那么简单,有的战区守着漫长的边境线,那兵力就是钉死在那儿的“定海神针”,别说随便调动,就是挪一步都得慎之又慎,毕竟国防安全这根弦,啥时候都松不得。 这些驻守的兵力,就像家里看大门的顶梁柱,得死死扛住第一道防线,总不能因为前线需要人,就把守家门的人全拉走吧?真要这么干,那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而且这召回老兵也不是拍脑袋的临时决定,2022年出台的《预备役人员法》早就把规矩定得明明白白,预备役人员本身就是国家武装力量的一部分,战时就是现役部队兵员补充的重要来源,这是有法可依的常规操作,可不是慌了神才想起老兵。 不妨算笔账,咱国家现役军人有203.5万,武警部队还有约110万,光备案符合预备役条件的就有至少1000万,退役军人更是多达5000多万,真要是到了需要扩军的地步,72小时就能把部队规模扩到2100多万,这数字别说够用,放眼全球都没几个国家能比。 别以为打仗就是前线冲锋的那点人,老话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可不是说着玩的。 有数据显示,每一个前线的战斗员,背后得有30个保障人员撑着——管物资补给的、管坦克战机加油装弹的、管信息传递的、管天气敌情通报的,甚至连阵亡将士的善后都得有人管,这些后勤的缺口,总不能让守边境的兵来填吧? 退役老兵不一样,他们都有过军旅生涯,熟悉部队的规矩和流程,补到后勤岗位上,不用从头教,能立马顶上去,这才是把国防储备用在刀刃上。 就拿今年的事儿说,安徽有个叫黄善善的老兵,都退役9年了,年初接到部队通知,二话不说就把4岁的孩子托付给家人,归队集训半年,最后还参加了抗战胜利80周年的阅兵,这可不是个案,咱的预备役部队早就有50多万人,陆海空各兵种都齐活,平时看着没啥动静,真有需要,召回来就能用,这就是咱藏在民间的“底气”。 还有社会秩序这茬,真要是有突发情况,前线要应对战事,后方还得稳吧?总不能让现役部队又管打仗又管老百姓的日常秩序吧? 老兵召回来,一部分补作战和后勤的缺口,一部分还能协助地方维护后方稳定,人心稳了,前线才能安心。 毕竟人心难测,谁也说不准会不会有别有用心的人趁机搅局,有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兵在,既能快速应对突发事件,又能让普通老百姓安心,这账算得可比把现役兵拆东墙补西墙划算多了。 所以说,别听网上那些捕风捉影的消息就慌神,召回退役老兵从来不是因为“兵不够用”,而是咱国家的国防动员体系在按部就班发挥作用。 既保住边境那些不能动的兵力基本盘,又补上作战和后勤的缺口,还能稳住后方的社会秩序,这是把预备役这个“家底”用到位了,跟“不够用”压根不是一码事。 咱的国防部署,讲究的是有备无患,可不是临时凑数,跟着国家的节奏走,啥都不用瞎担心。


☞信★自★己☜
45周岁的老兵能安排在哪里?听从组织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