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外宣布了 11月27日,日本回应:“美媒透露‘特朗普敲打高市,不要在涉台问题上激怒中方’”时,两次回应却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上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还说“外交往来不便透露”。结果下午,他立马改口,说“报道不实”,还向美媒抗议。这反差也太大了吧? 这绝非口误,而是日本摸准美国底牌后的紧急公关——特朗普真的敲打了高市早苗,但日本既不敢承认被美国拿捏,更怕得罪中国砸了经济饭碗。 此前高市为巩固右翼选票,在国会公然宣称“要强化日台安全合作”,还计划年底“以私人身份”访台,试图复制当年安倍晋三的“台湾牌”捞取政治资本。 没成想11月25日特朗普主动来电,上来就警告“不要在台湾问题上挑衅中国,必须降调”,通话全程25分钟。 就在11月1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已明确警告,高市涉台言论“严重违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直接动摇中日关系根基。 而此时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数据显示,1-10月日本对华出口同比下滑3.2%,汽车零部件出口降幅达7.8%,丰田、本田在华工厂已出现库存积压——得罪中国的代价,日本根本扛不住。 特朗普突然对高市下手,核心不是帮中国说话,而是算透了“大选账”。2025年美国大选进入关键期,特朗普团队最看重的摇摆州多集中在制造业,而中国是这些州农产品、汽车的重要出口市场。 10月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对华大豆出口同比增长15%,直接带动艾奥瓦州等农业州的支持率上升,特朗普绝不可能让台海问题搅黄这盘棋。 这种“利益优先”的操作,特朗普早有前科,2019年为推动中美贸易谈判,他曾公开批评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华关税太高”,让准备访美的安倍当场下不来台;2020年大选前,又突然宣布推迟美日联合军演,理由是“节省军费用于农民补贴”。 对特朗普而言,盟友不过是“可利用的棋子”,什么时候弃子,全看选票需要。 木原稔的改口,本质是日本“安保依赖美国、经济依赖中国”的矛盾总爆发,从军事上看,日本70%的国防安全依赖美日同盟,驻日美军基地有5.4万人,控制着日本的空防和海防关键节点; 但从经济上看,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3500亿美元,比美日贸易额高出800亿,日本央行数据显示,对华出口直接关联日本120万个就业岗位。 这种矛盾在涉台问题上表现得最尖锐。2024年高市推动“日台半导体合作”,想把台湾的芯片制造和日本的材料技术绑定,结果中国对日本半导体材料企业启动反倾销调查,三个月内日本对华半导体材料出口下滑40%,东京电子等巨头被迫暂停扩产计划。 而美国承诺的“补偿订单”,仅兑现了不到10%,让日本企业怨声载道。 历史上日本就吃过“押错宝”的亏。1989年日本紧跟美国对中国实施制裁,结果汽车、家电等行业在华市场份额被德国、韩国企业抢占,花了5年才重新夺回; 2012年钓鱼岛事件后,日本对华出口暴跌18%,三菱、松下等企业营收大幅下滑,最终还是日本主动降温才挽回损失。这些教训让日本政府很清楚,在涉台问题上“玩火”,最终烧的是自己。 日本的改口,直接让高市早苗的“台独牌”彻底失效。高市原本想靠“日台合作”提升选情,结果特朗普的敲打和日本政府的改口,让她在右翼选民心中“失去美国支持”,在中间选民心中“外交无能”。 短期来看,日本会主动约束涉台言论。木原稔已私下告知内阁成员,“涉台表述需先经外务省审核”,高市早苗也取消了原定的“台日民间交流会议”,避免再触怒中美。 美国则会继续“敲打盟友、安抚中国”,特朗普团队已放出风声,计划12月派经贸代表团访华,推动农产品和汽车出口,为大选加分。 中期来看,美日同盟裂痕会持续扩大。日本可能加速“国防自主”进程,2025年防卫预算已增至GDP的2%,重点研发国产反导系统和远程巡航导弹,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同时会加强对华经济捆绑,推动RCEP框架下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用经济合作对冲政治分歧。“军事自主、经济务实”的路线,将成为日本的新选择。 长期来看,“台独”势力的“外部靠山”会越来越弱。随着中国军事实力的提升,解放军东部战区已实现对台海的常态化威慑,2025年11月的环台军演中,航母战斗群抵近台湾东部海域,歼-20战机实现台海全域巡航,这种实力让美日不敢轻易“军事介入”。 而经济上,大陆对台投资和贸易的主导力不断增强,“台独”势力想靠外部势力“谋独”,根本不现实。 木原稔的一天两改口,不过是大国博弈中的小插曲,但它揭示了一个核心事实:在涉台问题上,中国的核心利益绝不容挑衅,美日的所谓“合作”终究是利益捆绑,随时可能因自身需求而瓦解。 对“台独”势力来说,这记“耳光”够响亮——再想靠外部势力“谋独”,只会被当成弃子,最终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