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虚高真相曝光!18.8万药品返点9万,虚开发票竟是行业潜规则?上市公司羚锐制

笔尖下说法 2025-11-26 10:19:27

药价虚高真相曝光!18.8万药品返点9万,虚开发票竟是行业潜规则?上市公司羚锐制药的一起“串货”纠纷,意外揭开了医药行业的惊天潜规则:药品销售中“高开高返”成常态,18.8万元的药品采购竟要开具9万余元的虚假咨询发票冲抵返点,返点比例高达40%-50%。这种操作不仅让患者为虚高药价买单,更涉嫌违法犯罪。 最近医药圈炸了个大瓜!上市公司羚锐制药被曝卷入敲诈勒索未遂案,本以为是普通的商业纠纷,没想到越查越惊心——案件背后藏着医药行业人人心知肚明的“潜规则”:药品卖得贵,不是因为成本高,而是因为要给经销商、销售人员返点,甚至还要通过虚开发票来“做账”,最后这些成本全算到患者头上! 一、18.8万药品开出9万“咨询费”,虚开发票竟有“指导手册”? 这事儿得从2024年说起。合肥有家医药公司的小股东朱某,想从青海进一批羚锐制药的药,通过中间人高某联系上了羚锐制药在青海的员工宴某。双方谈妥后,羚锐制药陆续卖了93万多的药品给朱某这边,其中一笔18.8万的订单,直接把行业潜规则摆上了台面。 这笔18.8万的订单里,包含400盒参芪降糖胶囊和400盒二甲双胍格列苯脲胶囊。合同签完,宴某直接跟高某说:“你找家咨询公司,开一张9万左右的咨询费发票过来。” 还特意叮嘱,别开整数,开90080元,免得被查。 高某赶紧找了家信息咨询经营部开了发票,结果羚锐制药的财务又说开错了——原来发票上写的“推广服务1次”,财务要求改成“30次”,这操作简直把“避查”写在了脸上!更离谱的是,这张发票不仅要给采购方返点,还要给宴某自己留一份。 高某后来爆料,这9万返点里,采购方拿7.8万,宴某个人拿1.2万,他作为中间人只分了7800元。而且这不是个例,整个93万多的交易里,返点总额高达37.6万,占采购价的40.2%,相当于每卖100块钱的药,就有40块钱在私下流转。 更让人震惊的是,羚锐制药2024年的年报显示,公司营收35亿,销售费用居然高达15.97亿,占营收的45.6%!这意味着公司赚的钱里,快一半都花在了“销售”上,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是这种“虚假咨询费”“推广费”,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二、40%返点成行业常态?药价虚高的锅谁来背? 可能有人会问,这么高的返点,到底图啥?其实说白了,就是药厂用高额返点“激励”经销商多卖药、拓展市场,尤其是在医院之外的药店、电商平台这些渠道。 羚锐制药的参芪降糖胶囊就是典型例子。这款药在集采中(医院集中采购)的价格是25.01元/盒(90粒),但在院外市场的出厂价就达到29.5元/盒(60粒),单颗药的价格比集采价贵了1.77倍,到了电商平台,零售价更是涨到40-50元/盒。 为啥差价这么大?行业人士直言,药店卖药也看“返点脸色”:同样的货架,卖A品牌返8个点,卖B品牌返20个点,肯定优先推返点高的。有些药厂为了冲销量,让经销商多拿货,经销商卖不完就找“串货”公司帮忙销,整个链条下来,返点、中介费层层叠加,最后都得由买药的人买单。 更可怕的是,在很多药企销售人员眼里,这种“高开高返”“虚开发票”是“正常操作”。有销售人员甚至说:“返点比例可以自己控制,利润10块钱,返5块留5块,关系好就全返,都是为了维系客户。” 把违法违规的事说得这么理直气壮,可见行业潜规则有多根深蒂固。 三、这些操作到底犯不犯法?法律后果比你想象的更严重! 很多人觉得“返点”“开点发票”不算大事,但从法律角度看,这些操作已经踩了红线,甚至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咱们用大白话解读一下关键法律点: 首先,虚开发票绝对是刑事犯罪。根据《刑法》第205条之一,没有实际业务却开具发票,就是虚开发票罪。只要票面金额累计达到50万元以上,或者开了100份以上且金额超30万元,就构成“情节严重”,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还得交罚金。羚锐制药这起案件中,单张发票就9万多,多次交易下来早已达标,参与开票、指导开票的人都可能被追责。 其次,不合规返点可能构成商业贿赂。医法汇创始人张勇律师明确说,合法的返点是公对公、写进合同、如实入账的销售返利;但这种流向个人、没有真实业务支撑的返点,就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的商业贿赂,不仅企业要被巨额罚款,相关个人也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再者,企业还涉嫌税务违法和财务造假。会计专家指出,这种操作违反会计准则,明显是偷税漏税。而上市公司这么做,还可能涉嫌财务造假,因为销售费用、利润数据都不真实,会误导投资者,面临证监会的处罚。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有没有发现过同款药在医院和药店价格差很多的情况?买处方药时,有没有遇到过销售人员极力推荐某款药的情况?你觉得该怎么监管才能杜绝这种行业潜规则?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和看法,让更多人关注药价真相!

0 阅读:0
笔尖下说法

笔尖下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