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11月23日,印度总理莫迪宣布,他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讨论了,加

叁号知识局 2025-11-24 20:34:12

当地时间2025年11月23日,印度总理莫迪宣布,他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讨论了,加速印度与日本双边 合作的方式。印度总理莫迪在G20峰会期间举行会晤时表示,两国正致力于加强彼此的关系。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一堆外交辞令当中,这场会晤乍一看再普通不过,G20 期间莫迪和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坐在一起,镜头里两人神情轻松,背景板上写着那些熟悉的关键词:和平、稳定、繁荣。   印度方面的通报照例很昂扬,强调印日关系“对全球和平、稳定和繁荣至关重要”,莫迪还特别点名创新、国防、人才流动、贸易,说这次交流“富有成效”,仿佛一个多领域合作的豪华套餐已经摆上桌。   三个月前莫迪访日时刚敲定未来十年 10 万亿日元的民间投资目标,这回在 G20 现场再见面,更像是对那本“投资账本”做一次进度汇报,纸面上的承诺,得慢慢变成工地上的塔吊、实验室里的设备和银行账户里的数字。   对印度来说,最急的是怎么把“数字印度”这块牌子撑起来,数据中心、云服务、人工智能听着都很现代,但没有技术和设备,就是 PPT 上的好看口号,日本恰好在这些领域积累深厚,既有做设备的,也有搞算法的,还有一堆半导体制造设备厂商正在寻找新增长点。   双方早就在人工智能领域搭了联合实验室,这一次借着峰会再往前推,很自然就会把目光投向智慧城市、智慧农业之类的具体应用场景:印度希望借此补上基础设施和技术短板,日本企业则盯着那 14 亿人的潜在市场,指望在印度多铺几条“供应链备用跑道”。   半导体是另一块关键拼图,部分日本企业已经和印度塔塔集团牵手,在当地建设工厂,不是上来就冲着最先进制程去,而是选择从成熟工艺节点入手,先把产线搭出来,再图后步升级。   对日本来说,这种分流产能的方式,既能分散对其他市场的依赖,又能在新兴市场占据一个相对舒服的位置;对印度而言,哪怕一开始只是“中端货”,也比长期依赖进口要踏实得多。   如果说这些项目还相对抽象,那高铁就是最具象的一根标尺,拖拖拉拉十年的那条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总算在双方的推动下看到了成型的轮廓,引进日本 JR 东日本研发的“E10 系”新干线技术,号称能把六小时的车程压到两小时,24 列列车里还有一部分将直接在印度本地生产。   这样一来既有“日本高铁技术输出”的面子,又能给印度制造业一点实打实的提升,至于工地上征地慢、程序多这些老毛病,只能交给时间和摊开来的文件去磨。   能源合作则在另一端发力。印度企业 L&T 和日本伊藤忠商事一起,在古吉拉特邦上马年产 30 万吨的绿色氨项目,目标客户锁定新加坡等地的船用燃料市场。   这个项目一头连着印度的“国家绿色氢任务”,一头接着日本的低碳发展路线,看上去就是典型的“你有政策我有技术”的组合。   金融机构也没闲着,日本三井住友银行砸钱入股印度 YES 银行,干脆当起了最大股东,打通了日本资本流向印度中小企业和零售客户的渠道,为后面的投资潮铺条路。   真正让气氛变得微妙的,是高市早苗在会晤之后的表态,她一边说愿意和中国保持沟通,一边强调日本“坚持应当坚持的立场”,旗帜鲜明地把“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旧话又抬出来,顺带表示日本自卫队会按这个逻辑考虑台海局势。   表面上看,印日是“价值观相近、合作愉快”的一对伙伴,往里细看,其实是各有各的算盘。   对印度来说,日本在台海方向的高调姿态,可以在客观上牵扯中国一部分注意力,为自家在边境方向的博弈减一点压;对日本而言,印度的地缘位置、人口规模和市场潜力,是其所谓“自由开放的印太”构想中极重要的一环,能帮它把影响力从西太平洋延伸到印度洋,这种互相利用也不是什么秘密,大家心照不宣。   只不过合作落地并不只有彩色宣传册那一面,那 10 万亿日元的投资目标,听起来雄心勃勃,细问落实路径时,具体项目、资金来源和回报周期,往往就没那么好回答了。   日本机构的调查显示,在印度经营的日企里,并不是谁都赚得盆满钵满,尤其是中小企业,对印度的税制、行政流程和市场不确定性,更是又爱又怕,高铁工地上,许多工人盼着早日通车改善出行,同时也清楚地知道,高昂的维护成本和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意味着这不是一门轻松的买卖。   文化和法律上的差异,更是从一开始就写在合同之外,日本企业习惯于细致流程和稳定预期,于是一个合作项目就要在“修改方案—重新评估—再谈一轮”的循环里来回打转,速度自然谈不上快。   中国驻日使馆这边拿出《联合国宪章》里的“敌国条款”提醒一句,也是明摆着告诉对方:二战后形成的基本秩序,不是可以随意拿来当政治话术玩梗的,更不是谁想突破就能突破的安全底线。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44

猜你喜欢

叁号知识局

叁号知识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