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关东军战败,苏联俘虏1万多日本女兵,处理方法令日本人胆寒,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和自称“皇军精锐”的日本关东军打了场硬仗。 1945年8月9日凌晨,远东的炮火打破了宁静,苏联红军的坦克履带碾过中苏边境,直扑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驻地。 这支曾号称“皇军之花”的部队早已没了往日威风,主力早被抽去南洋,营里多是老弱兵,还有不少穿军装的日本女人——护士、通信兵,还有管文书的文职人员,总共一万多人。 苏军的进攻快得像闪电,飞机炸、大炮轰,关东军的阵地没撑几天就垮了。 8月17日,关东军总部在长春宣布投降,59万多人成了战俘,哈尔滨郊外很快搭起了临时战俘营。 清晨的雾气里,简陋的营房里挤满了蜷缩的女兵,她们身上的军装又脏又破,怀里紧紧抱着急救包或通信器材,谁也没说话。 可这些女兵没在战俘营待多久。苏联当时刚打完卫国战争,到处缺劳力,就下了命令把健康战俘送去西伯利亚干活。 但清点的时候,大多女兵被说成“干不了重活,没用”,直接就地打发了。 《战后东北档案汇编》里有份登记表写着:“某营女护士12人,送后方,无记录”,就这么轻描淡写一笔,成了她们命运的注脚。 那些被遗弃的女兵惨透了。当时东北刚解放,社会乱得很,她们语言不通,身无分文,连口热饭都吃不上。 1945年的冬天来得早,零下三四十度的天,她们穿着单衣,有的躲在破庙里,有的蹲在铁路边。 口粮根本没有,只能挖草根、抓老鼠吃,后来连老鼠都难找了。 疾病跟着就来了。缺吃少穿的,坏血病、斑疹伤寒开始蔓延。有女兵腿上生了冻疮,烂得流脓,没药治,只能眼睁睁看着恶化。不少人走着走着就倒在雪地里,再也没起来。 后来有人在雪堆里发现过抱着通信机的女兵,手还冻在机器上,人早就没气了。 也有极少数运气好的。东北民主联军当时控制了不少地方,见这些女兵实在可怜,就收容了一部分,尤其是会看病的护士。 她们被安排在后方医院帮忙,才算有了口饭吃,有个住的地方,但这样的人太少了。 那些被当成“有用”的少数女兵,跟着男俘挤上了“闷罐车”。车厢里漆黑一片,连窗户都没有,一路往西伯利亚开。 粮食只够吃半个多月,渴了就喝雪水,不少人没到地方就病死了。 到了战俘营更难熬,住的是没取暖的帐篷,每天就给几片硬黑面包、一个冻土豆,得去原始森林砍树、下矿挖煤,天不亮就出门,天黑才回来。 直到1946年底,美苏签了遣返协议,这些战俘才慢慢被送回去,但苏联拖了十年,到1956年才送完。 后来日本民间去西伯利亚找遗骸,只找到八千多具,好多女兵连骨头都没留下。 现在日本课本里很少提这些女兵,俄罗斯和日本一谈判,战俘问题就成了死结。 那些蜷缩在战俘营、倒在雪地里的女兵,就像被风吹走的浮萍,只在老档案里留下几行冰冷的字,提醒着人战争有多狠,和平多金贵。 主要信源:(民国网——关东军战败投降时,苏联俘虏了1万多年轻女兵)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