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聊个工资被降薪500元?员工硬刚到中院,结局:公司赔12.4万! 谁能想到,和同事随口聊了句工资,竟被公司罚了500元降薪?更没想到的是,这场看似不起眼的纠纷,最后以员工拿到12.4万元赔偿收尾,官司一路打到中院终尘埃落定。这波操作,给所有打工人上了关键一课。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某公司员工张某在茶水间和同事闲聊时提及各自薪资,没过几天就收到公司的降薪通知,理由是“违反薪酬保密规定,泄露商业秘密”,当月工资直接少发500元。张某又气又懵:“聊自己的工资也算泄密?” 没等公司“杀鸡儆猴”,张某的“猛操作”已经开始。他第一时间保存了降薪通知、与HR的沟通记录和近一年的工资流水,随后明确向公司提出异议,要求恢复原薪资并补发差额。在公司拒绝后,他果断向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主张公司单方面降薪违法,要求支付经济补偿和工资差额。 仲裁委初步支持了张某的诉求,但公司不服,随即向法院提起诉讼,坚称“薪酬保密是公司规章制度,员工违规理应处罚”。庭审中,法院直击要害:工资属于员工个人劳动报酬信息,并非商业秘密,公司将其纳入保密范围本身就违反公平原则 。而且,仅凭一次薪资讨论就单方降薪,既无合法依据,也不符合“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处罚标准。 一审法院判决公司补发降薪部分,并支付经济补偿。公司仍不服上诉至中院,最终二审法院维持原判,裁定公司共计向张某支付12.4万元赔偿。 这起案例戳破了不少公司的“潜规则”:所谓的“薪酬保密制度”本身可能就是无效条款。法律明确支持劳动者谈论薪资的权利,这是实现“同工同酬”的重要前提。而用人单位未经协商单方降薪,更是触碰了法律红线 。 打工人务必记住:遇到无故降薪、以“泄密”为由处罚等情况,别慌!像张某一样,第一时间保存劳动合同、降薪通知、沟通记录等证据,先协商,协商不成及时申请劳动仲裁,必要时通过诉讼维权 。500元的委屈,终能换来12.4万的公道,法律永远是劳动者的底气。
就因聊个工资被降薪500元?员工硬刚到中院,结局:公司赔12.4万! 谁能想
自在聆听鸟语
2025-11-04 21:53:51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