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拒见”德国外长后,德国女部长狂妄挑衅:狠狠打击中国! 荷兰那边刚用1952年从没启用过的旧法律,强行把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揽入怀中,不仅冻结资产、罢免中方CEO,还安排外籍董事掌权,嘴上喊着“防止技术被掏空”,连份像样的证据都拿不出来。 中方反制的拳头刚落下去,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就先慌了神,没过几天就公开承认“低估中方韧性”,转头就求着要谈豁免事宜。 可德国经济部长赖歇偏要跳出来唱反调,一边帮荷兰的强取豪夺站台,表示不会抗议荷兰对安世半导体的国有化,一边放话要“狠狠打击中国”,这股硬气背后藏着的其实全是心虚。 安世半导体早不是普通企业,全球汽车功率芯片市场里,它的产品藏在每辆汽车的电控单元里,德国车企每辆车搭载的这类芯片最多能到五百枚。 更关键的是,这家公司70%的产能都扎在中国苏州、东莞的工厂里,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这些核心环节全在中国掌控中,荷兰抢来的不过是尼姆韦根总部的空壳子,连合格品率都维持不住。 中方直接叫停安世中国工厂的海外供货,相当于攥住了欧洲工业的“命门”,德国汽车工业协会10月初就收到了安世的断供预警,负责人西蒙·舒茨急着警告,再解决不了就得停产。 德国工业对中国芯片的依赖早不是秘密,《商报》的报告扒得明明白白,欧洲航空航天企业全在用中国产的安世芯片,机械制造业里这一比例高达95%,医疗技术领域也有86%。 大众集团内部人士偷偷跟德媒爆料,眼下的芯片库存撑不过一周,部分车型生产线已经出现10%的空转率,百万辆汽车的生产计划要泡汤。 要知道大众本就腹背受敌,中美两大市场销量接连下滑,这会儿再遇停产危机,财务报表上的窟窿只会越来越大。 宝马嘴上说生产没受影响,却私下里让供应商每天汇报库存,奔驰更是悄悄绕开荷兰管理层,直接给安世中国区递订单,用实际行动打了赖歇的脸。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早算出了账,全行业的安世芯片库存普遍只剩几周,就算找替代供应商,光认证流程就得耗上数月。 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更直接,预警几周内就会出现全面短缺,而这种芯片不只装在汽车里,连咖啡机、洗衣机都得用,等于整个欧洲的日常生产生活都要被波及。 赖歇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底细,她所在的经济部10月下旬还急着组织车企开电话会议,想找“快速解决方案”,可转头就放出强硬言论,说白了就是想靠狠话逼中方让步,顺便给国内焦虑的企业吃颗“虚定心丸”。 更讽刺的是,德国自己的芯片企业英飞凌,29%的收入都来自中国市场,比日美德三国总和还多,中国车企对德国芯片的信任度一直不低。 可赖歇只字不提这种相互依赖,反而跟着荷兰的节奏起哄,完全忘了德国经济刚被美国关税折腾得够呛,对外贸易贡献连续两年预计为负,能源和人工成本还在飙升。 现在又主动把半导体供应链往火坑里推,难怪有欧洲网友嘲讽,这是把“北溪管道之后的又一生命线”亲手交到别人手里。 中方的反制里藏着十足的底气,安世中国区直接声明荷兰总部的决定在中国没用,业务照样运转,母公司闻泰科技一边走法律程序维权,一边拉通国内供应链“自救”。 更要命的是,国产替代已经接上来了,士兰微挤进了特斯拉供应链,芯联集成在碳化硅模块市场占了8.4%的份额,华润微的高端器件也通过了车厂验证,2025年国产手机功率器件自给率都从18%涨到35%了。 赖歇喊着要“打击中国”,可德国车企连绕开荷兰管理层找中国工厂拿货都干出来了,真要彻底撕破脸,先扛不住的只会是欧洲的生产线。 欧盟的行动早就暴露了真实态度,荷兰刚抢完企业,欧盟代表团就连夜赶来谈稀土和芯片出口,生怕晚一步工厂全关门。 德国自己也悄悄把取消的访华行程改成“推迟”,嘴上说着要对话,赖歇却偏要放狠话,这种分裂的操作,说到底还是想在博弈里占点口头便宜。 毕竟安世断供的疼在自己身上,中方反制的力度又超出预期,只能靠强硬言论遮掩产业链被卡脖子的窘迫,可数据和车企的动作摆在那,再硬的话也掩不住底气不足的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