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粮收28万、卖牛收46万、卖肉收38万全被冻!新规不让老实人再替骗子买单 卖粮

自在聆听鸟语 2025-10-26 11:52:12

卖粮收28万、卖牛收46万、卖肉收38万全被冻!新规不让老实人再替骗子买单 卖粮28万、卖牛46万、卖肉38万全被冻!新规下,老实人别再替骗子买单 2025年10月24日,河南新乡的一对母女看着银行账户冻结通知,浑身发凉——她们刚把100多吨血汗小麦卖掉,到手的28万活命钱还没捂热,就被贵州警方告知“收到的是涉诈资金”。从春播到秋收,母女俩顶着日头种粮收粮,甚至凑钱收了三车小麦凑够订单量,本想靠这笔钱补贴家用,如今粮被拉走、钱取不出,连后续生计都没了着落。更让她们愧疚的是,介绍生意的家人账户也被牵连冻结,一家人陷入绝望。 这不是个例。两个月前,郑州万邦市场的牛肉经销商徐先生刚完成38万元的牛肉交易,下午账户就被冻结,两张卡里的钱款全被限制支取 。买家通过网络下单,派运输公司拉走牛肉,付款爽快得反常,等徐先生察觉不对时,买家早已失联,运输公司也拉黑了他的电话。更糟的是,附近商户陆续“中招”:有人卖9吨牛肉被冻44万,有人卖3吨牛肉被冻20万,都是钱货两清后突遭横祸。 河南开封的养牛户王女士也曾掉进同一个陷阱。她卖30头牛收了46万元,五辆大货车拉走牛群后不久,账户就被广东东莞警方冻结,连转给亲戚的钱都没能幸免 。直到她抱着合同、过磅单、监控视频反复申诉,警方查实她是善意交易,才终于解冻账户。可那段时间,她既要承担饲料开销,又要偿还欠款滞纳金,几乎被逼到绝境。 三起案件如出一辙,都是诈骗分子设下的新型洗钱圈套:先伪装成豪爽买家下大额订单,再诱导上游诈骗案的受害人直接将赃款转给商户,用真实货物将“黑钱”包装成“合法货款”,自己则带着货物消失,把烂摊子留给商户和警方 。最让老实人委屈的是:“我踏踏实实卖货,怎么就成了‘帮凶’?” 2025年“两高一部”出台的帮信罪新规,早已给这类情况划清了界限。新规明确,帮信罪的认定必须“主客观一致”——主观上要看是否“明知”资金异常,比如交易价格离谱、付款方式可疑,或有逃避监管的行为;客观上需存在出售账户、协助转账等积极帮助行为。像新乡母女、王女士这样的经营者,交易价格符合市场规律,有真实货物交付,也无证据证明知晓资金来源问题,显然不构成犯罪 。 警方的冻结措施,本质是追赃挽损的应急手段。办案民警明确表示,只要商户能提供交易合同、物流记录、付款凭证等证据,证明自己是善意经营,查清与诈骗行为无关联后,会及时解冻账户 。王女士的解冻、徐先生账户从全额冻结转为限额使用,都印证了这一点。 但教训终究惨痛。对普通人来说,防范这类陷阱必须守住三个底线:一是大额交易务必当面核实买家身份,别轻信网络上来历不明的“大客户”;二是坚持“谁买货谁付款”,警惕第三方代付的异常情况;三是留存好所有交易凭证,这是证明自身清白的关键 。就像王女士事后说的,宁愿多费功夫要现金,也再不冒账户被冻的风险了。 法律从不会冤枉老实人,但也不会纵容骗子的诡计。新乡母女的账户还在等待核查,郑州商户的牛肉去向仍在追查,但新规早已传递出明确信号:善意经营的权益会被保护,而利用老实人洗钱的诈骗分子,终会被揪出严惩。 只是希望更多人能记住这些教训:天上不会掉“豪爽买家”,交易时多一分审慎,就少一分替骗子买单的风险。毕竟对普通人来说,踏实赚的钱,容不得半点意外。

0 阅读:60
自在聆听鸟语

自在聆听鸟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