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专家预测,河北可能会发生地震,青龙县一把手冉广岐得知后,力排众议,把青龙县47万民众疏离到室外生活,全县男女老少日不闭户,夜不内宿,他说:“如果预测不准,我承担一切后果,宁愿丢掉我的乌纱帽,这47万人我也一定要保下。” 冉广岐1927年2月出生在河北省蠡县一个普通人家,那时候农村日子苦,家里也没啥特别条件。他小时候就经历了不少动荡,1938年10月加入军队,才11岁,就开始接触严酷的环境。军旅生活让他学会了纪律和责任,1948年7月正式参加工作,从基层干起,一步步积累经验。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主要在河北地区任职,处理地方事务。 早年职业生涯中,冉广岐在不同岗位上锻炼。1960年调到青龙县当商业局长,管物资供应和商业管理,那几年他协调县里的经济活动,保障民生。接着在县里担任其他职务,到1964年离开青龙,转到别的地方继续工作。1974年底,他从承德日报党委书记兼总编辑的位置调回青龙县,任县委书记。这时候他已有丰富基层经验,熟悉农业县的实际情况,重点抓生产和群众工作。 回到青龙县后,冉广岐负责全县行政领导,推动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作为书记,他参与各项决策,强调对老百姓的责任。1974年底国务院文件指出华北地区可能有6级以上地震,青龙县接到后没耽搁,1975年设县地震局,局长陆吉康带队建16个观测站和442个观测点。发动群众群测群防,村民查井水变化、动物异常,上报异常情况。 1976年7月,情况紧张起来。7月14日,县科委王春青从唐山会议回,带回专家预测:华北7月22日至8月5日间可能大震。陆吉康查记录,发现井水涨高、动物乱跑。县科委开几次会讨论数据,决定上报县委。7月25日报告到冉广岐手里,他仔细看完,次日召800多名干部开会,直接宣布震情,要求通知每户。 会上有人反对,担心误报乱生产、人心不稳。冉广岐坚持推进,说承担后果也要保人。7月26日全县动员,学校停课学生操场上课,商贩街边摆摊,农民听广播放农活。家家开门窗,老人小孩空地住,牲畜树下拴。47万人疏散室外,男女老少日不闭户夜不内宿。7月27日晚,县城空地再开800人大 会,冉广岐讲话强调防震。 青龙县这种做法在当时少见,地震预测不准是常态,很多人觉得冒险。但冉广岐基于报告和观测数据,选择了行动。群众参与观测,让信息流通快。全县总动员体现基层组织力,干部挨家检查,确保执行到位。这不光是领导决定,还靠大家配合。 7月28日凌晨,唐山7.8级地震,青龙房屋损毁18万多间,倒塌7300余间。但47万人中仅一人心脏病去世,其他人因疏散避险。震后冉广岐帐篷指挥,三天不休息,分发物资,组织清理废墟、修路。青龙经验总结进防震减灾教科书,作为基层防灾典型。 联合国官员科尔博士来华,代表组织给冉广岐颁防震减灾纪念章,把青龙列全球典范。震后青龙处理善后,协调援助到位。冉广岐继续在县里工作几年,后调保定市委副书记,管政策协调和民生项目。 再后来,他任邢台市政协副主席,参与协商监督。1988年5月离休,住保定市。青龙县为记贡献,命名一条街道叫冉广岐街,立标牌记事迹。2023年1月25日,他因肺栓塞逝世,享年96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