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国企真有钱六千多万买一罐空气一罐水 6382万买空气和水?国企闹剧撕开监管漏洞

自在聆听鸟语 2025-10-16 21:48:00

这国企真有钱六千多万买一罐空气一罐水 6382万买空气和水?国企闹剧撕开监管漏洞 2023年9月,武汉市国资委三级子公司武汉开投能源管理有限公司与中石化北方能源(大连)有限公司签订沥青买卖合同,支付6382.5万元货款采购15000吨沥青,货物约定存储于新疆天源油库 。然而付款近两年后,在法院介入下开罐查验,结果令人瞠目:两个油罐一个为空罐,另一个装满了水,巨额国资换来的竟是空气与清水。 这场离奇闹剧的暴露充满荒诞感。2024年3月首次提货时,仓储方就以“油库停业”为由拒绝,此后多次提货均遭推诿。更匪夷所思的是,买方既未在付款前验货,也未在提货遇阻后向供货方追责,仅因仓储方一句“下不去就是有货”和伪造的入库单便安心等待近两年。直至2025年8月通过司法程序验罐,才揭开这场骗局的面纱,而所谓“72车次送货记录”实为套牌或重复信息,监控也无对应货运痕迹。 事件刺痛公众神经的,不仅是国有资产的流失风险,更是全程失守的监管防线。作为国企,其操作完全背离大宗商品贸易风控逻辑:付款前放弃实质验货权利,付款后对异地存储货物无任何有效监管,出现问题后又因法律认知错位错失维权时机,甚至未与供货方进行有效沟通 。这种“只管付钱不管收货”的态度,让6000多万国资陷入无人负责的真空地带。 目前武汉市国资委已介入追讨资金,涉事企业正准备报案,但沥青去向、是否存在合同诈骗等关键问题仍待调查 。公众的强烈质疑,本质是对国资安全的深度焦虑——每一分国有资金都关乎公共利益,容不得如此轻率处置。 这场闹剧理应成为警钟:国资守护不能依赖“信任”,法律条款不是摆设,监管责任更不能虚置。除了追回款项,更需启动问责机制,查清每一个环节的失职之处。唯有堵住制度漏洞、压实监管责任,才能守住国有资产的安全底线,回应公众的深切关切。

0 阅读:0
自在聆听鸟语

自在聆听鸟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