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一个消息,差点惊掉了下巴。这批因航班变动等因素滞留日本的中国公民,怕是要闹国际笑话。敏感时刻拎不清,眼里只有旅游玩乐,什么民族大义、历史仇怨,早抛到九霄云外了。 成田机场、关西机场里,拖箱子的中国游客扎堆排队改签,航班一票难求,焦虑写在每个人脸上。 这一幕和往日 “扫货式” 赴日旅游的盛景形成了鲜明对比。可就在同一时段,国内赴日机票退订潮汹涌,超过 54 万张机票被取消,留下的这些人,仿佛成了大潮退去后沙滩上的 “孤勇者”。可再怎么说,这场景背后,可不只是简单的个人决定。 官方的预警其实早就拉响了。11 月中旬,中国外交部和文旅部连续发布提醒,劝大家近期别去日本,理由说得明明白白:治安不靖,涉中国公民案件频发,且日本领导人公然发表涉台露骨挑衅言论,严重恶化中日人员交流氛围。 国家都把话说明了,航司也跟着推免费退改签,按理说,想回国的路子不少。可现实还是有人执意前往,非要抱着 “机票都订了,钱都花了” 的想法,硬着头皮去。 结果呢?部分中日航线取消或停止接受订座,剩下的机票价格翻了好几倍,原本去药妆店排队抢货的劲头,现在只能在机场彻夜刷票,想方设法逃离 “孤岛”。 日本那边也不乐意了,旅游消费收入一下子蒸发掉一大截,野村综合研究所预测,今后一年的旅游消费收入将锐减约 2.2 万亿日元。可这些数字背后,最受罪的还是滞留的人,钱花多了不说,心里那股子急躁,想想都难受。 这时候网上的讨论就热闹了。有一派说,这些人是 “不听劝”,明知道危险还要去,回头出事了还得国家兜底,浪费公共资源;也有人觉得,普通人订了机票酒店,临时取消损失大,心疼钱也能理解。 可放到更大格局来看,这可不只是个人消费那么简单。最近不少明星都作出了相关举动,像郑伊健直接取消东京演唱会,日本演员矢野浩二也公开发声表示永远支持一个中国。 反观部分还在日本 “打卡” 的游客,似乎更在乎自己的行程安排,对大环境、对国家立场,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其实按照国际惯例,外交部的领事保护是有边界的。自愿冒风险的人,能协助当然会协助,但真要包机去接,难度不言而喻。 再加上日本媒体还起劲做文章,把中国游客此时前往日本理解成默认日本立场,这种国际错位,谁看了都觉得别扭。 这几年类似的教训可不少。2018 年巴厘岛火山喷发,有人不听提醒照旧出行,最后滞留机场,进退两难。 2020 年疫情刚爆发那会儿,不少人觉得 “国外更安全”,结果回国航班一夜之间消失,机票炒上天。这种事每隔几年就来一回,提醒大家一句,风险提示绝不是走过场。 现在信息透明,外交部官网、“领事直通车” 随时查得到目的地风险,买票前把退改签条款看明白,万一遇到突发别慌,先找航司走正规流程。 国际旅行说白了不是儿戏,成年人的自由背后,始终得有责任兜底。人人都想轻松出行,但安全才是全部的前提。 说到底,这批滞留日本的游客,表面上是在和航班、票价死磕,实际上却在无形中参与了一场国际 “表态”。 日本高层最近在台湾地区问题上不断踩线,治安环境又不稳定,中国官方多次亮明立场,这种时候还在日本逗留,难免被人拿来做文章。 有人觉得 “我只是去玩,别上纲上线”,可现实是,国际社会往往不会给你那么纯粹的空间。成年人的选择带来成年人的后果,公民的自由也自带责任。 每一次出境,既是钱包的选择,也是价值观的体现。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出门在外,心里要有根弦,别让一时的侥幸,变成难堪的 “国际笑话”。 这堂课不白上,谁都得记住,旅途顺遂,安全始终排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