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乌克兰今天的结局是乌克兰人自己的选择?回想2019年波罗申科与泽连斯基

洞察观史 2025-11-27 16:53:42

为何有人说乌克兰今天的结局是乌克兰人自己的选择?回想2019年波罗申科与泽连斯基竞选总统时,波罗申科表示,如果选择泽连斯基这个喜剧演员,乌克兰的结局会非常的悲惨。 不少人聊起乌克兰当下的处境,都会扯到2019年那场大选,说这是乌克兰人自己选的路,这话听着扎心,却藏着没法绕开的实情。当年现任总统波罗申科撂下狠话,说选喜剧演员泽连斯基准没好下场,结果选民根本没听,把他送下了台。 2019年4月1日第一轮投票结果出来,所有人都愣了,泽连斯基这匹黑马拿了30.4%的票,波罗申科才17.8%,连他一半都不到,前总理季莫申科更惨,只拿到14.2%。这个结果不是偶然,是选民憋了一肚子火的爆发。 波罗申科2014年上台时,大家抱着挺大期望,可五年下来,经济没见好转,东部地区的问题也没解决,2018年乌克兰GDP增速才2.8%,物价却涨得厉害,普通人家日子过得紧巴巴。更让人不满的是,他承诺的反腐没兑现,反而有媒体曝光他家人在海外有巨额资产,这让民众彻底寒了心。 泽连斯基能赢,恰恰是吃准了这种不满。他没当过一天官,最大的资本是2015年开播的喜剧《人民公仆》,剧里他演的历史老师骂时政走红,最后被选成总统。这种“反建制”的形象,刚好戳中了想换个活法的选民,尤其是年轻人,觉得“反正现状够糟了,不如选个新人试试”。 第二轮投票更夸张,2019年4月21日开票,泽连斯基直接拿了73.3%的票,波罗申科才26.3%,输得一败涂地。波罗申科承认败选时说“我不会退出政治舞台”,可选民根本没理会,他们要的是彻底的改变,哪怕这个改变来自一个喜剧演员。 泽连斯基上台后,确实搞了些新动作,2020年5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动下,让议会通过了银行业法案,规定国有化的银行不能还给前任老板,破产银行也不能再回市场。这本是想整顿混乱的银行业,可操之过急,没考虑到普通储户的感受,不少人觉得自己的存款没了保障,不满情绪又冒了出来。 更关键的是,他没解决最核心的东部问题。竞选时喊着“要和平”,可上台后既没拿出和谈的具体方案,又没法靠实力压服,两头都没占到便宜。这种“想做事却没能力”的状态,比波罗申科的“不做事”更让民众失望。 换你是当时的乌克兰选民,一边是执政五年没成绩、还疑似贪腐的波罗申科,一边是演总统演得像、喊着要变革的泽连斯基,你会怎么选?估计不少人会跟当时的选民一样,闭着眼选新人,毕竟谁都想赌一把更好的日子。 有人说波罗申科有先见之明,可他要是真有本事,也不会输得那么惨。他的警告更像输不起的抱怨,没看到民众真正的需求是“有饭吃、有安稳日子过”,不是空喊口号。泽连斯基的悲剧,在于他只懂迎合情绪,却不懂怎么解决实际问题。 乌克兰的处境,从来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是一次次选择累积的结果。2019年选泽连斯基,是对过去的否定;后来的困境,是对“盲目求变”的惩罚。这就像买东西,光看广告说得好就买,拿到手才发现不实用,能怪谁呢?只能怪自己没看清本质。 每个国家的路都得自己走,每一次选择都得付出代价。乌克兰的经历提醒我们,选领导人不是选明星,不能只看表面热闹,得看他有没有真本事,能不能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盲目跟风换新人,说不定从一个坑跳进另一个坑。 真正的变革,从来不是换个人就行,得有配套的能力和方案。希望每个国家的选民,下次再做选择时,都能多一分理性,少一分冲动,毕竟选对了人,日子才能真的好起来。 信息来源: 环球网——2019-04-20 为竞选总统,泽连斯基邀波罗申科一同下跪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