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最大的功绩,把俄罗斯从一个帝国打成了一个国家,把乌克兰自己从一个国家打成了

洞察观史 2025-11-27 18:07:28

乌克兰最大的功绩,把俄罗斯从一个帝国打成了一个国家,把乌克兰自己从一个国家打成了一个部落。这场冲突打到今天,双方付出的血与钱,已经远远超过任何人最初的想象。 先说说俄罗斯的变化,以前它总想着在周边刷存在感,比如在中东、中亚都有不少军事和经济布局。冲突爆发后,这一切都得给本土安全让路,2023年把驻叙利亚的部分精锐部队调回国内,连跟中亚国家的合作,也从之前的“主导式”变成了“平等抱团”,生怕分心导致后院起火。   最明显的是2023年5月的巴赫穆特战役,这场从2022年5月就开始的仗,打了整整一年,被称作“绞肉机”。俄罗斯虽然在2023年5月20日宣布完全拿下这座城,但付出的代价大到没法说,精锐部队伤亡惨重,之后再也没发起过类似规模的大规模进攻,战略上彻底从“进攻”转向“防守”。   你可能会问,这跟“从帝国变国家”有啥关系?简单说,以前俄罗斯总想当“老大哥”,管的事儿多,摊子铺得大;现在打了三年,兜里的钱和手里的兵都耗得差不多,只能收缩回来守着自己的基本盘,再也没力气管那么多外部的事了。   乌克兰的处境更让人揪心,它的变化不是主动选的,是被打出来的。世行的数据显示,2021年乌克兰还有4429.86万常住人口,到2023年就只剩3773.28万了,三年时间少了六百多万人,差不多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没了,要么逃到国外,要么跑到西部相对安全的地方。   2022年11月乌克兰收复赫尔松的时候,看着是打了胜仗,可城里的样子让人没法高兴。大半房子成了危房,水电燃气全断了,老百姓要么走了要么挤在临时棚里,冬天连暖气都没有。曾经的工业重镇顿巴斯,现在到处是断壁残垣,工厂要么被炸平,要么早就停工了。   最关键的是,乌克兰现在连吃饭、打仗都得靠别人。未来两年还得要1350亿欧元,不然军队都没法运转,你说这跟“部落”靠首领求来的物资过日子有啥区别?   你说一个国家要是连吃饭、打仗都得靠别人给钱,还能算完全自主的国家吗?2025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马不停蹄,辗转欧洲各国寻求援助。然而,欧盟内部却早已纷争不断、乱象丛生,各方意见相左,争吵声此起彼伏。   双方花的钱更是天文数字,美国光“乌克兰安全援助计划”到2023年7月就给了超100亿美元武器,俄罗斯这边更不用说,军费一年比一年高,民生投入却一减再减。有俄罗斯老百姓在采访里说,以前超市里进口水果随便买,现在货架上好多都是本土货,进口的贵得吃不起。   冲突前的乌克兰,农业和工业都算不错,粮食能出口到全世界,还有自己的军工体系。现在呢?黑海粮食协议时断时续,粮食运不出去,军工工厂要么被炸,要么被俄军控制,想造点武器都得靠西方提供图纸和零件,完全没了以前的自主能力。   俄罗斯也没好到哪去,西方的制裁让它不少企业没法进口零件,汽车、电子设备的产量掉了一大截。2024年有报道说,俄罗斯的汽车厂因为缺芯片,只能生产配置简化的车型,连中控屏都换成了最基础的收音机,这在以前根本没法想象。   最让人难受的是普通老百姓的遭遇,乌克兰东部的老人说,一辈子住的房子没了,儿子当兵没了消息;俄罗斯的母亲哭着说,儿子去前线后就没回过家,家里的房贷还得靠自己打两份工还。   两国打了这么久,早就偏离了最初的目的,变成了互相消耗的泥潭。俄罗斯从“想当大哥”变成“守好自己”,乌克兰从“自主国家”变成“靠人援助”,这样的“变化”谁都不想要。说白了,国家再强,老百姓没安稳日子过也白搭;领土再大,炸成废墟也没用。   这事儿也提醒咱们,和平从来不是随便说说的,是最金贵的东西。两个国家打了三年多,把家底都打光了,最后得到的只有伤痛和废墟。衷心祈愿双方尽早达成协商,使百姓得以重返家园,重塑生活。毕竟,让民众安享岁月、恢复生活秩序,较诸其他诸事,皆为重中之重。 信息来源: 中工网——2025-02-24乌克兰危机升级三年 多方博弈仍在激化

0 阅读:0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