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为什么不选择投靠俄罗斯?那不是一样能保证安全吗?其实,乌克兰如果真的倒向俄罗斯,生活可能会比现在更难。俄罗斯口头上的安全承诺,在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时就破了;虽然欧盟也有不足,但他们的支持让乌克兰能有底气打仗,至少还能看到一丝希望。 乌克兰不投靠俄罗斯,主要因为历史包袱太重。大家都知道,苏联时代乌克兰就是个附属品,经济全靠莫斯科指挥,工业链条锁得死死的,文化和语言也受压制。独立后,乌克兰人不想再回那种日子。俄罗斯总把乌克兰当“兄弟”,但这兄弟情往往意味着主权让步。地缘上,乌克兰是欧洲和俄罗斯的缓冲带,俄罗斯战略思维里,它必须留在势力范围内。 要是完全依附,乌克兰就得放弃自主决策,那哪还有什么安全可言?说实话,这不是保护,而是控制。过去几十年,乌克兰社会多次爆发运动,就是为了摆脱这种束缚。橙色革命时,民众就明确表示要走自己的路,而不是被拖回老体系。俄罗斯的经济影响力也在衰退,尤其是冲突后制裁堆积,能给的援助越来越少。相比之下,欧盟虽有内部分歧,但至少没吞并领土,还提供实际帮助,让乌克兰有点底气。 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是转折点。俄罗斯之前口头保证不会动武,可一转眼就派兵进去。武装人员控制议会,举行公投,结果直接并入俄罗斯。这不光打破承诺,还让乌克兰领土完整成空谈。乌克兰人从这事看清,俄罗斯的安全保证靠不住。今天说保护,明天就可能吞并。东部顿巴斯冲突也一样,亲俄武装占领地盘,俄罗斯暗中支援,导致持续动荡。 要是乌克兰倒向俄罗斯,这些争端只会更糟,而不是解决。维克多·亚努科维奇作为亲俄总统,推动和俄罗斯经济联系,却拒绝欧盟协议,引发欧迈丹抗议。他下令镇压,造成伤亡后逃往俄罗斯。这事件暴露亲俄路线的风险,国家命运不能交给别人。乌克兰民众从这些经历中醒悟,选择西方不是因为完美,而是那边至少不限制自由。俄罗斯做法让大家清楚,那条路充满不确定。 经济差距是另一个关键。俄罗斯体量虽大,但冲突后经济压力山大,制裁让它自顾不暇,能给乌克兰的援助有限。乌克兰经济虽挣扎,可欧盟和美国提供资金、武器和技术,支持军队重组和改革。欧盟援助包括数十亿欧元贷款,用于基础设施和训练。这些帮助让乌克兰维持战时运转,保留谈判空间。 欧盟决策慢是事实,内部意见复杂,但没要求乌克兰让出主权,反而开放市场,促进出口。乌克兰农产品运往欧洲,带来收入。相比俄罗斯的空头支票,欧盟支持更实在。彼得罗·波罗申科上台后签署欧盟协议,推动反腐和西方靠拢,虽有经济困难和腐败指控,但这方向给乌克兰带来改变可能。俄罗斯则通过天然气和贸易施压,试图拉回轨道,可乌克兰人不想再被经济捆绑。 乌克兰社会倾向明显,从橙色革命到欧迈丹,都是民众推动脱离俄罗斯影响。橙色革命抗议选举舞弊,最终转向亲西。欧迈丹更激烈,反对亚努科维奇放弃欧盟协议,显示乌克兰人要掌握自身命运。俄罗斯视乌克兰为战略要地,不想它加入欧盟或北约,那会削弱俄罗斯在欧洲的影响。乌克兰夹在大国间,没法完全中立,被迫选边。 俄罗斯行动让选择清晰:依附等于风险循环,被控制和牵制。欧盟虽有缺点,如援助时紧时松,但至少给乌克兰希望。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当选后,继续欧盟路径,承诺打击腐败,推动和平。在入侵期间,他协调援助,坚持领土完整。这些领导人的选择反映乌克兰整体心态,不是天真,而是基于现实教训。俄罗斯的“俄罗斯世界”概念试图拉拢,但乌克兰拒绝,因为那意味着文化同化和经济依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