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最不希望中日开战的人,不是日本人,也不是我们国内的这些人,而是在日本有资产有

红楼背疏影 2025-11-26 16:31:51

现在最不希望中日开战的人,不是日本人,也不是我们国内的这些人,而是在日本有资产有房产在日本长期居住的中国人。 在国内,夜深人静,您刷着手机,看到几条关于中日关系紧张的新闻,或许会义愤填膺,敲下几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然后心满意足地睡去。 第二天醒来,生活照旧,太阳照常升起,楼下的豆浆油条还是那个味儿。对绝大多数国人来说,这更像是一场远方的雷声,能激起心中的波澜,但雨点子,一时半会儿还砸不到自己身上。 在日本,一个普通的日本上班族,他可能也会在新闻里看到这些,皱皱眉头,心里嘀咕一句“可别打仗啊,打仗了经济又要完蛋了”,然后转身继续去挤那趟能把人挤成相片的新宿线电车。 他的担忧是真实的,但更多的是一种对国家命运和宏观经济的忧虑,是一种相对抽离的、国民层面的不安。 但对于咱们要说的这群人——在日华人,那感觉可就完全不一样了。这群人早年在日本打拼,挣了钱、买了车,可能还娶了一个日本媳妇。然后一家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现在,如果中日开战,对于这群人来说就是晴天霹雳。 战争一来,经济必然崩溃,日元汇率暴跌,他们的资产会像烈日下的冰块一样迅速消融。更可怕的是,作为“敌国”公民,他们的财产会不会被冻结、被没收?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想想看,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日关系恶化时,那些在神户、横滨等地苦心经营多年的华商,多少人一夕之间倾家荡产,仓皇逃回国内,一生的心血付诸东流。 钱财的损失还只是第一层,更让他们夜不能寐的,是那种身份被撕裂的切肤之痛。一旦开战,他们在日本邻居眼中,就不再是那么和蔼可亲,而是一个来自“敌国”的异类。 他们的孩子在学校里,可能会被同学孤立、霸凌,被质问“你到底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这种精神上的折磨,远比物质上的损失更让人窒息。 他们就像被夹在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在日本,他们是“中国人”;可如果真到了那个地步,他们逃回阔别已久的故乡,就能被完全接纳吗? 一口东京腔的孩子,习惯了日本生活方式的妻子,还有他们自己,早已与国内脱节,在家乡人眼中,他们又会不会被看作是“从日本回来的”,甚至被一些激进的人贴上“日奸”的标签?那种无处可归的漂泊感和被全世界抛弃的孤独,足以压垮任何一个坚强的灵魂。 所以你看,国内的网友们,宣泄的是一种朴素的、遥远的爱国情感;日本的普通民众,担忧的是一场可能发生的、影响国运的灾难。 而对于在日华人来说,战争不是一个概念,不是一条新闻,而是他家窗外随时可能燃起的大火,是他孩子脸上可能出现的伤痕,是他半生心血即将化为乌有的噩梦。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而且他们就住在这个最容易倾覆的“巢”里。 他们比任何人都渴望中日和平,这种渴望不是出于什么高尚的国际主义情怀,而是源于最基本的人性——守护自己的家,保护自己的孩子,让自己辛劳一生的果实不被一场疯狂的浩劫所吞噬。 他们的存在,就像是两国之间一条纤细而坚韧的民间纽带,这条纽带上,挂满了他们用汗水和青春换来的一个个具体的、鲜活的“家”。 当风声鹤唳之时,别人感受到的是寒意,而他们感受到的,是这条纽带即将被利刃斩断的剧痛。所以,下一次当我们热血沸腾地讨论国际大事时,或许可以稍微想一想,在那些我们看不到的角落里,有这样一群我们的同胞,他们正在用最卑微也最真诚的方式,默默祈祷着和平。 他们的祈祷声很小,小到几乎听不见,但那份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却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加沉重,也更加真实。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