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有个画家,叫黄公望,他79岁高龄时,一天独自在江边作画,突然被觊觎他的仇家从背后推了一把,瞬间跌入滚滚江水中。真是一幅《富春山居图》,半部文人风骨史。 现在的专家给这幅画估价500亿,可六百多年前,它差点成了陪葬的火引子,硬生生在火盆里断成两截,像极了作者前半生的命——支离破碎,又浴火重生。 这一年,50岁的大狱里走出一个白发老头,他叫黄公望,半个世纪前,他还叫陆坚,一个被90多岁的黄姓老人收养的孤儿。 养父那句“黄公望子久矣”给了他新的名字和字号,也给了他对仕途的妄想,曾经的“神童”哪能料到,这辈子最大的跟头会栽在政治漩涡里。 那是1314年,他本来是个踌躇满志的中年书吏,跟着上司张闾搞“延祐经理”,也就是去南方核查土地粮税。 这本来是件得罪人的差事,偏偏上司手段苛暴,直接在江西激起了蔡五九起义。为了平息民愤,朝廷抓了张闾,黄公望作为“从犯”也跟着倒了霉,稀里糊涂进了大牢。 更讽刺的是,就在他蹲大狱的时候,元朝恢复了科举,曾经的朋友金榜题名,他却只能看着铁窗把青丝熬成了白发,出狱后,这世上少了个想做官的俗人,多了个在松江街头摆摊算命的“大痴道人”。 人过半百,很多人的日子已经在收尾了,他却非要重新开始,他居然拜到了赵孟頫门下,一把年纪了还乐呵呵地自称“松雪斋中小学生”。 他学五代董源的“披麻皴”,但更喜欢把自己扔进山里。不管是云雾吞吐还是石缝渗水,他随身带着纸笔,见景就画。 这时候的黄公望,把对官场的绝望全都揉碎了填进山水里,既然做不了朝廷的栋梁,那就做天地间的闲云。 79岁那年,他相中了浙江富阳的风景,这一住就再也没离开,可谁能想到,一场横祸差点让他连画笔都握不住。 那天他在富春江边写生,正入神,突然被人从背后猛推了一把,整个人跌进冰冷的江水里,如果不是那个叫何树平的樵夫路过相救,这画坛可能就少了一位宗师。 他在深山的茅屋里躺了好几天高烧不退,脑子里闪过的全是前半生的恩怨,有人说是他当年做官时刚正不阿,举报过张闾的罪行,这是仇家的后代来索命报复。 可死里逃生的黄公望没去寻仇,伤好后,他反而更安静了,像是看透了最后的生死关,为了报答樵夫和那些接济他的穷苦村民,他常画画送人。 他特意告诉樵夫,这画拿去集市,少于十两银子别卖,村民们后来才明白,这个奇怪的老头是在用他的笔墨换大家的衣食。 生命的最后那几年,他把所有心血都耗在了一幅画上,这一画就是三四年,为了这六米多的长卷,他在深山里呕心沥血,把富春江的春夏秋冬、阴晴雨雪全收了进去。 画里有八个极小的小人,钓鱼的、赶路的,隐没在天地间,那就是他自己——不争不抢,却活得透彻。 1354年,86岁的黄公望走了,他留下的这幅《富春山居图》成了画史第一神作,可惜命运弄人,明末收藏家吴洪裕爱画成痴,临死前竟然要烧画殉葬。 这把火虽然被他侄子抢救熄灭,但画卷已身首异处:剩下来的那点叫《剩山图》留在了浙江,长的那截叫《无用师卷》后来去了台北。 信源:《光明日报》旗下中华读书报《痴翁自此远去,唯留一江春水》、元代钟嗣成《录鬼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