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战争有多烧钱?中国14亿人,每人捐1000,可以打多久的仗?如果明天真的打仗了,中国14亿人一人掏出1000块,这波“众筹”,能撑多久?老话说过,打仗就是烧钱,现在烧得更狠。 传统战场上,士兵步枪冲锋,子弹炮弹是主力;现在,一枚巡航导弹呼啸而出,几百万美元就随尾焰消散——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增长,而是战争模式的彻底重构。 1991年海湾战争,联军50万兵力42天砸下610亿美元。按通胀算,这笔钱现在能翻一倍;可那时的精确制导武器只占7%,如今F-35一小时飞行成本3万美元,航母编队单日维护费几百万,账单一页页增厚得让后勤军官直挠头。 2003年伊拉克战争更狠,总成本近3万亿美元,高峰期一天军费超10亿。M1坦克群在沙漠推进,每辆日油耗成本几千美元;战斧导弹升级到Block V型,一枚接近200万美元,几枚齐射,一座小城的年产值就没了。 有人说,无人机几万块一架,比坦克便宜多了?但俄乌战场上,十架无人机未必能换一辆坦克,失败率叠加后,总体消耗反而更甚。俄罗斯2024年军费1490亿美元,日均4亿,炮弹几万发、无人机成批坠毁,账单厚度与战果不成正比。 高科技的核心是信息主导。E-3预警机每小时飞行成本上万美元,卫星维护一年好几亿;这些系统一旦断链,再先进的武器也成了瞎子。伊拉克的苏制坦克便宜,可在电子干扰下,只能当活靶子——贵,有时是为了更高效地“省钱”。 我国2025年国防预算1.81万亿元,占GDP约1.3%,这是和平时期的防御开支。若卷入高强度对抗,费用至少翻倍:航母编队年维护几十亿,导弹库存补充按“亿”为单位,全链条消耗像拧开的水龙头,关都关不住。 14亿人每人1000元,总额1.4万亿元,折合约2000亿美元。看着不少?海湾战争42天610亿,现在物价和技术水平下,2000亿顶多撑几周到一个月。权威估算显示,弹药、油料、维修、医疗、情报全链条加起来,消耗速度远超想象。 真正的底气,从来不在一时的“众筹”里。把钱花在民生、教育、基础设施上,让GDP的蛋糕做大,让工厂能造导弹也能产汽车,这才是战争最坚实的“军费库”——毕竟,能支撑和平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