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终于醒了?原以为俄罗斯背后最铁的盟友,是伊朗和朝鲜,结果绕了一圈才发现:

小杰水滴 2025-11-24 01:46:10

乌克兰,终于醒了?原以为俄罗斯背后最铁的盟友,是伊朗和朝鲜,结果绕了一圈才发现:真正能让俄罗斯稳住阵脚的,竟是那个一直没开口,也从未送过一发军援的国家——中国! 冲突进入第三年,伊朗的Shahed-136无人机曾是俄罗斯战场上的“明星武器”。2022年底大批抵俄后改名Geran-2,频繁出现在乌克兰上空,一度让防空系统应接不暇。 但俄罗斯很快将生产线搬到本土阿拉布加特区,2024年实现大规模本土化生产,到2025年每月产量已远超伊朗初期供应,总数轻松突破6000架原计划。 朝鲜的支援则更直接——2024年秋天起,数万士兵分批进入俄罗斯远东,先接受训练再投入库尔斯克方向作战。乌克兰情报显示,这些部队伤亡不小,到2025年中期累计阵亡和受伤已超数千人,许多人转为后勤任务。 数百万发炮弹和导弹确实缓解了俄罗斯火力缺口,可现代战场无人机密布、火炮精准,传统人数优势很难转化为决定性胜势。 难道伊朗和朝鲜的援助就毫无价值?当然不是——它们像战场上的急救包,在最危急时止住了血,却治不了长期作战的“病根”。 乌克兰慢慢看清了另一幅图景:2024年中俄贸易额飙至244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转向中国市场,交易全用人民币结算,双边支付中人民币占比已超95%。 俄罗斯卖能源赚来的人民币,转头就买走中国的汽车、手机、工程机械和电子元器件——西方企业撤离后留下的空白,正被这些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一点点填满。 莫斯科街头,中国品牌汽车越来越多;圣彼得堡商场里,海尔、美的的家电专柜前总是挤满顾客。 更关键的是那些通过正规民用渠道进入俄罗斯的机床、芯片和零部件。它们不直接上战场,却能让工厂的设备转起来、生产线不停歇,这种“润物无声”的支持,比送炮弹管用百倍。 2025年中俄贸易增速虽有放缓,但规模仍稳居高位,人民币结算比例还在攀升。这种合作不声张、不张扬,却像焊枪一样,把俄罗斯的经济底盘一天天焊得更牢。 伊朗的无人机生产线、朝鲜的士兵和炮弹,解决的是“能不能打”的问题;中国提供的经济循环,则回答了“能不能一直打下去”的根本命题。 有人或许会问:民用商品怎能和军援相比?可战争拼到最后,拼的就是工业产能、资源调配和民生稳定——这些,恰恰是中国通过贸易默默输送给俄罗斯的“底气”。 乌克兰前线的士兵可能还在躲避无人机轰炸,但基辅的决策者们该明白:伊朗和朝鲜的帮忙像夏天的阵雨,来得猛去得也快;中国给的,是让俄罗斯能在持久战中保持耐力的“粮食和水”。 当俄罗斯用人民币结算的能源收入,稳定购买中国的商品和技术,形成“卖能源—赚人民币—买物资”的完美闭环时,美元体系的“掐脖子”就成了摆设。 这种经济上的“去美元化”,比任何军援都更能让俄罗斯挺直腰杆。 短期看,俄罗斯稳住了经济基本盘,能继续支撑前线消耗;长期看,这种基于平等互利的合作,也为世界多极化添了块实实在在的砝码。 乌克兰,终于醒了——前线的炮火再激烈,也不如后方经济的“不垮”来得致命。这或许就是现代战争最朴素的逻辑:谁能把经济底盘焊得更牢,谁就能在漫长的对峙中笑到最后。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从来都不是口号,而是能让国家在风浪中站稳脚跟的“定盘星”

0 阅读:110

猜你喜欢

小杰水滴

小杰水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