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春,东北一处革命营地里,战士们看着地上一具冻得没了四肢、只剩下一副躯干

熹然说历史 2025-11-23 03:17:07

1938年春,东北一处革命营地里,战士们看着地上一具冻得没了四肢、只剩下一副躯干的人,不停流泪。几个月前,正是他将300名日军困死在冰天雪林中。 谁能想到,一个地主竟然能用生命为代价,将300多名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全部困死在小兴安岭的冰天雪地里?这不是小说,而是真实发生在1937年冬天的抗战传奇。当春天来临,战友们看到的却是一具冻得只剩躯干的身体,那张脸依然望着远方。 1899年出生的黄有,原本只是黑龙江汤原县的一个普通农民。21岁那年,他来到汤原县前太平川开垦荒地,经过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作,用双手开拓出了4500余亩土地,成为当地有名的大地主。 与其他地主不同,黄有从不压迫农民,在收成不好的年份,他不仅不会克扣农民的报酬,甚至会开仓放粮,救济贫困农户。正是这种朴素的善良,让他在九一八事变后毅然走上了抗日道路。 1931年日军侵占东北后,黄有第一时间放弃安稳富足的生活,参加了当地的抗日队伍。他先是向汤原县的抗联组织捐出了5匹马、10支枪,接着卖掉家中100多担粮食,将所得钱款全数交给了夏云杰领导的抗联部队。在随后几年里,黄有不断为抗联提供物资支援。 1936年,当黄有发现自己的弟弟、弟媳和侄子竟然投靠日军当汉奸后,他果断采取行动,大义灭亲杀死了汉奸弟弟和弟媳,随后一把火烧掉全部家产,带着全家正式加入抗联队伍。 1937年冬天,黄有正在走访老乡,询问有没有战士违背群众纪律的情况。不料日军突然包围了村子,抓住了黄有。当汉奸向日军说出黄有身份后,敌人欣喜若狂,威胁他要么死,要么带路找抗联密营。 黄有表面上装出贪生怕死的样子,答应为日军带路。他带着300多名日军离开了村子,避开了游击队设在当地所有的秘密营地,带着日军在雪地里打转绕圈,足足走了四五天,进入小兴安岭东麓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 这几天里,黄有表现得格外殷勤,每到用餐时间就向日军要好吃的,美其名曰”向导需要体力”,实际上是在观察敌人的补给情况。当日军看到一处废弃营地时,以为找到了目标,激动地冲上去却发现空无一人。愤怒的日军要杀黄有,他却装出无辜的样子说:“他们走了也没通知我,不能怪我啊。我知道他们在西沟还有个营地。” 夜间日军围着火堆睡觉时,黄有悄悄爬起来,钻入熟悉的密林,直奔抗日联军的营地跑去。为了怕被追上,他不顾一切往前跑,一口气跑了30多里路,体力实在支撑不住,手脚因为寒冷不听使唤,生了个火烤了块身上仅剩的干粮,还没吃几口就晕倒了。 一个抗联小战士路过发现了他,把他背回了营地。醒来后,黄有拼尽全力用微弱的声音向战士们说出了经过,把敌军的地点、大概行军路线告诉了联军。 营地领导组织了40多名战士去偷袭日军,没有防备的日军当场被打死50多人,其他的被打散,慌不择路逃进深山老林。那300多名日军失去向导后,在茫茫雪林中迷失方向,军粮早已消耗一空,小兴安岭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是无情的,这些侵略者最终全部冻死在这片他们妄图征服的土地上。 当战士们向黄有分享胜利时,却发现他的四肢因为被冻开始溃烂,营地医疗条件有限,没有有效药品,四肢不停地腐烂,最后只剩下躯干。战士们看到这一幕都红了眼眶,年纪小的直接哭出声来。 黄有却忍着疼痛笑着说:“没事,有你们在我就放心了。为了抗战胜利,吃点苦也值得,就算死也觉得光荣。”部队转移时,组织留下2名战士照顾他,把营地所剩不多的粮食全部留给了他们。 断粮后,照顾黄有的2个战士外出找吃的,却不幸遇到敌军惨遭杀害,只留下无法动弹的黄有一人在营地里。1938年3月,当抗联战士再次返回营地时,只见黄有的遗体静静卧在那里,他的头依然高高扬起,目光望向远方,那是战友们离去的方向,也是胜利的方向。 黄有用39年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爱国情怀。这位从贫苦农民成长为富有地主,又从地主成为抗联战士的传奇人物,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选择了最光荣的道路。他舍弃万贯家财,献出宝贵生命,用血肉之躯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最悲壮的一页。 黄有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民族大义面前,没有什么比保卫家园更重要的。他用生命换来300名侵略者的覆灭,这笔账算得值。今天我们享受和平生活时,是否还记得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你觉得在那个年代,还有多少像黄有这样的无名英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32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