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打工仔小秦用9万元买下了1件破袈裟,发现夹层有一件死人用过的东西,而

熹然说历史 2025-11-23 03:17:07

2005年,打工仔小秦用9万元买下了1件破袈裟,发现夹层有一件死人用过的东西,而这个发现竟让他成了千万富翁! 一件破旧发黄的袈裟流拍无人要,却被小秦花9万元拿下。当他剪开夹层的那一刻,藏在里面的东西让所有人都惊呆了。这个发现不仅改变了他的人生,更创造了收藏界的传奇神话。 秦先生是北京一名普通的艺术品拍卖行员工,工资不高,每月小几千块钱,除了房租和生活费,几乎没什么结余。但这份工作让他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古董文物,闲暇时间他都用来学习收藏知识,希望能有一天凭自己的眼力”捡个漏”。 2005年,一场平平无奇的拍卖会上,一件破旧的黄色袈裟无人问津。这件所谓的袈裟起拍价8万元,当时的拍卖场再次哗然,因为这件”破袈裟”的品相实在是太过普通了,说它是袈裟,但又与常规所见的袈裟非常不同。现场买家们看了都摇头,谁也不愿意出价,眼看着就要流拍了。 但细心的秦先生却发现了问题。这件所谓的袈裟是由一整块的黄色丝绸缎面制成的,而普通的袈裟其实是由一块块小片布料缝制而成。更奇怪的是,在缎面的表面编织着许多不知名的花纹,而且彼此间对称堪称完美,就连里层透出的暗纹也精致的过分。他凭着直觉觉得这件袈裟里头有门道。 所以在场的很多人都觉得没什么收藏价值,于是在众望所归中,这件”破袈裟”被流拍了。第二天,只要秦先生在三天支付9万元,这件”破袈裟”就是他的了。问题是他手头只有4万元积蓄,还差5万元。妻子听说他要花9万买件破布,直接就炸了毛,但看到丈夫那股认真劲,夫妻二人开始东借西凑,终于在三天内凑齐了9万块钱。 回到家后,秦先生迫不及待地研究起这件袈裟。秦先生将缎面整体铺开,登时就被上面繁复且厚重的纹路所吸引。他用手摸了又摸,确信里面有夹层。于是在妻子的帮助下,将缎面小心地拆开来一个口子,从里面居然抽出了一件满布梵文的绸缎。 这件从夹层里取出的东西金光闪闪,上面密密麻麻地织着各种经文和图案,做工极其精美。但秦先生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宝贝,只能找专家鉴定。第一个看到的专家故意贬低它的价值,还主动要高价收购,这让秦先生更加确信这是件好东西。 经过多方寻找,秦先生”捡漏”来的”破袈裟”,终于有了属于它的名字——缂丝陀罗尼经被。专家告诉他,陀罗尼经被通身采用缂丝和缫丝工艺,本身价值就极高。自古就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这件经被是由藏羚羊羊绒、獐子绒和真丝混合缂丝而成,工艺十分复杂,共有多名能工巧匠历时三年制作而成。 更重要的是,《清会典》有这件宝贝的出处,并规定只有亲王以上的皇族逝后才能覆盖陀罗尼经被。经被的颜色, 只有皇帝才能用正黄色,皇后只能用明黄色。这件正是乾隆皇帝的御用陀罗尼经被,被孙殿英盗陵时从乾隆地宫中盗出。后来这位满清遗老为了保存好陀罗尼经被,特意把它缝补进了一套袈裟的夹层之中,这才有了后来流传的”破袈裟”。 三年后的2008年,秦先生将这件经被送上拍卖台。最终以6550万元成交,再加上其中需要支付给拍卖行的金,这位买家一共花了7205万元。从9万到6550万,这个数字让整个收藏界都震惊了。 但这还不算完。2013年,这件经被再次出现在拍卖会上,最终以1.3亿的天价成交。陀罗尼经被是一件内涵极高的宝物,和普通的金银玉器不同,其拥有很高的宗教研究价值,上面的梵字经文是当时清朝中央政府和西藏地区交流的证明。缂丝的创作往往很费功夫和时间,有时为了完成一件作品需要几个月乃至一年以上,而这件经被的制作更是耗费了数年时间。 秦先生这次”捡漏”可谓一夜暴富,从普通工薪族变成了千万富翁。这个故事在收藏界传为佳话,也告诉我们,古玩收藏真的需要眼力和运气,有时候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可能就藏着价值连城的秘密。 一件破袈裟里竟然藏着皇帝的陪葬品,这样的传奇你敢相信吗?你觉得秦先生的成功是运气还是眼力?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敢不敢花9万去赌一把?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19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