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安徽阜阳一农妇正要用一张黄纸剪鞋样。这时一路过的老者,忽然瞥见那纸上

熹然说历史 2025-11-23 03:17:08

1981年,安徽阜阳一农妇正要用一张黄纸剪鞋样。这时一路过的老者,忽然瞥见那纸上竟印有“岳飞”二字。他忙上前阻止,因此保全了一纸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 一张泛黄的古纸,差点成了针线下的鞋样;一位路过的老者,偶然的一瞥改变了历史文物的命运。这张险些被剪碎的纸片,竟是宋理宗为岳飞平反昭雪的珍贵诏书。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谁能想到一户普通农家里竟藏着如此珍贵的历史见证? 1981年的春天,改革开放刚刚起步,阜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还没有成立,民间对文物保护的意识也相对薄弱。这位姓李的老者原本是个普通的小商贩,年轻时在安徽各地跑买卖,闲来无事喜欢收集一些古旧物件。多年的经历让他练就了一双识别古物的眼睛,虽然算不上专业,但对一般的老物件还是能看出些门道来的。 那天下午,李老汉在阜阳南郊的小村庄里闲逛,口渴了想讨口水喝。就在这户农家门前的大榕树下,他看见了那张准备用来剪鞋样的黄纸。当他瞥见纸上”岳飞”二字和几方红色印章时,凭直觉判断这绝非寻常之物。 老汉用一沓新报纸换来了这张黄纸,以及农妇从屋里又拿出的几张同样的纸片。仔细端详后,他震惊地发现,这竟是一份关于岳飞的官方文献。主要那张纸上写着”圣旨”二字,内容为:“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三月,敕: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故追复武胜、定国军节度使、赠太师,追封武穆、鄂王岳飞原谥,特与赐谥忠武。敕下。”阜阳馆藏”敕书”,“特与赐谥忠武”所涉及到的共48字。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朝相州汤阴(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将。多年后,宋孝宗为其平反,追谥武穆,后来宋理宗宝庆元年又改谥”忠武”。这份敕书正是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 李老汉赶紧将这批文物拿到当地的文物商店请人鉴定。店老板看后也大为震撼,立即上报给了文化部门。经过专业文物专家的鉴定,阜阳博物馆所藏版本为”敕书”,确认这是一份极具史料价值的文献,虽然是明末清初的副本,但后面的题词题跋均为真迹。 岳飞被害距今将近千年,在漫长的岁月中,王朝兴、兵燹祸乱,让岳飞的遗物散佚毁灭,几乎是无迹可寻。这份敕书能够保存至今实属不易。据了解,它最早由岳飞第五子岳霆的后人岳玺收藏,后来一直传至清朝咸丰年间。期间曾经历过多次劫难:1922年土匪纵火烧颍州岳家时,岳飞二十七世孙的奶奶拼死从火海中抢救出来;1939年日军轰炸阜阳时,岳家后代冒死将其藏在防空洞中才得以保全。 经过文物部门工作人员的反复劝说,李老汉同意将这批珍贵文献交给国家收藏,文物部门给了他800元的奖励金。在那个年代,这已经是相当可观的数目了。如今,《追谥岳王忠武敕书》被珍藏在阜阳博物馆中,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这件文物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岳飞研究的史料空白,也见证了普通百姓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意识。一张险些被剪作鞋样的黄纸,承载着近800年的历史风云,诉说着一个民族对忠诚与正义的永恒追求。 历史的巧合总是让人感叹,一个偶然的发现,拯救了一件珍贵的文物。你身边是否也有类似的老物件?又是否曾经历过与文物擦肩而过的瞬间?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守护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

0 阅读:62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