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巨大压力下,乌克兰总统11月22日颓丧地说:从今天起,乌克兰面临一个非常困难的选择,或者失去尊严,或者失去一个关键的合作伙伴…… 泽连斯基11月22日那番颓丧的讲话,说白了就是被美国逼到了墙角,这种滋味估计比在战场上被俄军压着打还难受——毕竟前者是敌人明刀明枪的较量,后者是“盟友”背后递过来的选择题,选项还只有两个:要么把领土当筹码丢出去,要么眼睁睁看着唯一的靠山撤梯子。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特意报道讲话全文,潜台词其实很明显,就是想让外界看看,乌克兰扛过了俄罗斯的炮火,最后却要在自己最依赖的美国面前低头。 这一切的导火索,就是美国11月21日抛出来的28条和平计划,与其说是和平方案,不如说是一份提前拟好的“交易清单”,清单上最扎眼的就是让乌克兰割地换和平。 计划里明明白白写着,克里米亚、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要直接承认是俄罗斯实际控制的领土,甚至乌军得从目前还控制着的部分顿涅茨克地区撤出来,给俄罗斯腾出具中立的非军事缓冲区。 要知道,这几块地加起来差不多是乌克兰近五分之一的领土,之前乌克兰军队拼着伤亡打了那么久,就是为了守住这些地方,现在美国一句话就要让他们吐出来,这哪是谈和平,分明是逼着泽连斯基当“领土批发商”。 更让乌克兰没法接受的是,这份计划里把乌克兰的未来安排得明明白白,却唯独没问乌克兰人的意见。比如明确说北约永远不接纳乌克兰,还不能在乌克兰驻军,等于直接掐灭了泽连斯基之前喊得震天响的“入约梦”;军队规模要限制在60万人以内,这对还在前线拉锯的乌军来说,简直是捆住手脚再让他们去战斗。 更有意思的是,计划里对俄罗斯的好处一条接一条,要分阶段解除对俄制裁,邀请俄罗斯重返八国集团,甚至美俄还要签能源和稀土开采的长期合作协议,合着乌克兰的领土成了美国跟俄罗斯做交易的敲门砖。 泽连斯基之所以颓丧,核心原因就是他心里清楚,自己根本没有说“不”的底气。先看战场上的处境,俄罗斯已经占领了乌克兰近五分之一的领土,眼看就要攻占东部铁路枢纽波克罗夫斯克,这可是两年来俄军要拿下的第一个重要城市,要是丢了,乌军的东部防线基本就垮了。 偏偏这时候又到了冬天,俄罗斯的夜间大规模空袭一轮接一轮,乌克兰的能源设施和民生保障早就经不起折腾,没有美国的武器和情报支持,别说反攻,能不能守住现有阵地都是个问题。 美国就是摸准了这一点,才敢给出11月27日的最后期限,放话说不接受计划就停止武器供应和情报共享。这可不是空口威胁,乌克兰打了这么久,早就成了“援助依赖户”,之前靠着美国的军援撑场面,现在美国一翻脸,泽连斯基手里就没什么牌了。 更糟的是,乌克兰内部还出了问题,泽连斯基政府最近深陷腐败丑闻,连欧盟外交部长都公开催着他们反腐败,说这是获得欧盟支持的重中之重,内忧外患加在一起,泽连斯基就算想硬气也硬不起来。 最讽刺的是,这份号称“为了和平”的计划,乌克兰从头到尾都没真正参与制定。美媒披露,过去一个月里,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是跟普京的亲信德米特里耶夫秘密起草的,压根没让乌克兰和欧洲充分参与,后来只是象征性地找泽连斯基的顾问提了点修改意见。 欧盟外交官都直言“无人知晓该计划”,这跟美国嘴上说的“与俄乌双方接触”完全对不上号,说白了就是美国和俄罗斯私下谈好了,再把方案扔给乌克兰签字,这种操作跟菜市场买菜讨价还价似的,就是没把乌克兰的主权当回事。 泽连斯基说“要么失去尊严,要么失去关键合作伙伴”,其实早就把答案藏在了话里。他在讲话里还特意强调“没背叛国家,现在也不会”,但转头就说愿意跟美方“建设性商讨”,这前后的矛盾里全是无奈。 要知道,之前泽连斯基还坚称不接受无条件停火,说至少要停火30天才能谈,可面对美国的压力,他连讨价还价的余地都快没了。 连美国共和党籍的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都看不过去,说这份方案给俄罗斯的条件太有利,根本带不来真正的和平,但这话从反对党嘴里说出来,更像是隔岸观火,改变不了什么。 现在的乌克兰就像棋盘上的棋子,之前美国把它推到前线当牵制俄罗斯的工具,给武器给援助,把泽连斯基包装成“抗俄英雄”;现在美国想跟俄罗斯做交易了,就立刻把乌克兰推出来当筹码。 计划里连扎波罗热核电站的电力都要让俄乌平分,却没提乌克兰失去领土后那些难民的安置问题,也没说怎么弥补乌克兰的战争损失。 泽连斯基心里肯定清楚,接受计划就意味着承认领土被占,自己之前的抗俄口号会变成笑话;可不接受的话,美国一停援助,冬天的空袭和俄军的进攻就能把乌克兰拖垮。 这种两难,说到底就是小国在大国博弈里的宿命——有用的时候是盟友,没用的时候就成了可以随时舍弃的筹码,所谓的尊严,在大国的利益面前,往往只能靠边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