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到底!”11月9日,湖北武汉,一女子带着女儿去医院看病,坐在椅子上休息时,

语蓉聊武器 2025-11-13 15:35:05

“严查到底!”11月9日,湖北武汉,一女子带着女儿去医院看病,坐在椅子上休息时,女孩突然感觉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女子仔细检查,竟找到一根针,女子担心伤口会感染,去找医生沟通,不料却遭到对方的呵斥!网友:态度真恶劣。 2025年11月9日傍晚,武汉某医院眼科候诊区,6岁的安安跟着妈妈李女士等待叫号时,突然捂着左腿哭喊。 刚坐下不到十分钟,她的腿被座椅缝隙里的东西扎疼了。 李女士掀开女儿的裤腿,看到一个渗着细小血珠的针眼,周围皮肤泛红,伸手在座椅缝隙摸索,摸出一根带黄色防滑柄的针灸针,针身长2.8厘米,表面有淡白色刻度,针尖还沾着一丝纤维。 李女士当即用随身带的无菌纱布把针裹好,装进密封袋,标注“2025.11.918:23眼科候诊区3排2号椅”。 随后找值班医生沟通,提出给安安做感染筛查、查明针具来源的诉求。 值班医生查看针具后,先解释医院对针灸针等锐器有领用登记流程,同时从专业角度说明一次性针具的卫生规范,安抚她不必过度焦虑。 但也理解家长担忧,当天就协调感染科为安安安排了初步检查,并启动针具溯源。 经医院专项核查,11月12日确认:这根针灸针是11月8日下午,针灸科医生在该候诊区为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做床旁治疗时,因患者突发咳嗽从治疗盘滑落。 后续清洁人员未按规范排查座椅缝隙,导致针具留存。 医院当天向李女士致歉,承诺承担安安所有检查、疫苗接种及后续三次复查费用,同时推出整改措施:在锐器使用区加装电子围栏,针灸科、采血科实行“双人双核对”登记制。 清洁团队改用“金属探针排查+拍照留证”模式,每日检查座椅缝隙并上传记录。 李女士后续参与医院安全优化讨论时,建议强化儿童区域安全提示,医院很快在候诊区贴了安全指引,还放置免费消毒湿巾。 此事也推动了外部联动:社区联合医院开展“医疗安全体验日”,教家长和孩子排查候诊区隐患。 安安所在幼儿园开设“安全就医小课堂”,用案例普及自我保护知识。 截至事件后三个月,安安三次复查结果均正常,再去医院时已不再害怕座椅。 医院的安全措施也持续落地:儿童候诊区的弧形无缝座椅无卫生死角,清洁员每天用探针逐排检查。 安全专员穿橙色马甲随时响应需求,医护人员培训室还将那根针灸针封装成“安全警示样本”,提醒全员重视细节管理。 整个事件从意外发生到解决,核心在于医院及时核查、主动担责并落实长效整改,家长理性留存证据、合理表达诉求。 最终不仅保障了孩子健康,还推动了医疗场所儿童安全标准的提升,成为多方协作守护医疗安全的典型案例。 关于武汉某医院针灸针误伤女童事件,网友讨论集中在三个方向。 多数网友表示理解家长的焦虑,“孩子小免疫力弱,不明针具藏在座椅缝,换谁都怕感染,要求筛查不是小题大做”。 还有人提到 “家长特意用无菌纱布封针、标注时间地点,这种理性留证的做法值得点赞,避免了后续扯皮”。 对医院的处理,网友态度分两方面:初期沟通中部分人觉得 “医生若能更耐心解释感染风险,而非急于反驳,矛盾本可避免”。 但对后续整改,多数认可 “换无缝座椅、设安全专员、承担全部费用,能正视问题并落地措施,比逃避责任强”。 也有网友提出长效建议,“别只整改这一家,希望武汉所有医院都能借鉴,比如儿童区座椅统一用无缝设计,锐器回收加智能登记”。 还有人补充 “社区和幼儿园联动做安全科普也很必要,让家长孩子都有防范意识,毕竟医疗安全要靠多方盯着”。 那么到最后,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55

猜你喜欢

语蓉聊武器

语蓉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