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的原理早就已经公开,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国家依旧造不出原子弹?说句难听的,不光造不出来,就连朝鲜造出来的原子弹,都只能算个脏弹。 谁没刷到过“3分钟看懂原子弹原理”的视频? 中子撞铀核,核分裂带链式反应,释放的能量能炸平一座城——这道理简单到像教你“点火→煮水→泡茶”,可全球能真正造出能用原子弹的国家,两只手数得过来。 更逗的是,朝鲜搞了六次核试验,外界却一致吐槽它的核装置是“脏弹”。 既塞不进导弹,储存还得像伺候温室花朵,跟五常那种“扔出去就炸、冻不坏摔不烂”的实战核弹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你以为造原子弹的第一步是找铀矿?错! 是先过“全球盯梢关”。 国际上有个“核供应国集团”,给所有核相关设备都编了“身份证”,小到离心机的轴承,大到核反应堆的零件,无核国家想买,得拿“和平利用证明”,不然海关直接扣货。 伊朗2010年从德国买了批离心机轴承,就因为编码标了“核相关”,货物在汉堡港被扣,还遭了联合国制裁,钱花了东西没拿到,核计划硬生生卡了好几年。 更绝的是,核领域的核心期刊都在“搞区别对待”,土耳其有个科学家写了篇离心机转子的论文,发表时被删光了转速、材料这些关键数据,最后刊登出来的内容,跟废话没两样,等于蒙着眼睛摸黑走。 好不容易绕开盯梢,原料坑能把人劝退。 造原子弹得用铀238含量低于0.3%的高品位铀矿,全球就5个国家有这宝贝。 刚果虽然铀矿多,但出口的都是铀238含量超0.7%的贫矿,想提纯到武器级,成本比直接买成品还高3倍。 就算你运气爆棚拿到高品位矿,加工成“黄饼”还得用99.99%纯度的仲辛醇萃取剂——这东西只有美国埃克森美孚有专利,明确禁止卖给无核国家。 西班牙当年自己合成的萃取剂纯度才99.2%,提纯出的铀混了钍杂质,链式反应根本启动不了,核计划直接泡汤,等于白忙活一场。 原料搞定了?别急,工艺上的“魔鬼细节”能让你怀疑人生。 内爆式原子弹得让64块炸药在0.3纳秒内同时起爆——这时间差相当于一秒的二十亿分之一,差一点就炸不充分。 法国为了做到这点,专门搞了光纤延迟补偿系统,还把炸药做成纳米颗粒保证爆速均匀,光这两项就耗了12年。 捷克当年仿造离心机,钛合金转子解决了腐蚀问题,却没搞定动态平衡,转了500小时就炸机,两台设备直接报废。 你以为提纯到90%就万事大吉?太天真! 武器级铀加工时会产生内部应力,不消除的话,放几年就会变形,临界质量一乱,要么提前炸,要么炸不响。 美国的操作绝了,用零下196度的液氮把铀块冻72小时“冻龄”,消除应力,这技术连英国都花了10年才从美国换来简化版。 巴基斯坦1998年核试验后,没做这步处理,150公斤铀原料3年后全变形开裂,白忙活一场,这还是已经造出核装置的国家,可想而知其他国家的难度。 人才更是“卡脖子中的卡脖子”。 全球参与过核武研发的科学家,都被录入“国际核领域人才数据库”,无核国家想雇佣,得经核大国同意。 利比亚当年花2亿美元从乌克兰挖了5名工程师,结果这几人被禁止出境,只能靠邮件指导,实操时连设备调试都解决不了,造出来的起爆装置根本没法用,几十亿美元打了水漂,堪称“花钱买教训”的典范。 上世纪50年代比利时搞核计划,有化工产业有铀矿,最后却因为抗辐射萃取设备造不出来,核辐射泄漏清理了3年,1969年只能乖乖签《核不扩散条约》放弃。 最后说说朝鲜的“脏弹”为啥拿不出手。 美国的核弹头能扛住导弹发射时10G的震动,在零下50度的高空说炸就炸,还能安安稳稳存20年,秘密藏在铀块表面那层50纳米厚的钯金属膜上,能隔绝氧气防氧化。 可朝鲜的核装置呢?重量超2吨,直径快1米,导弹根本装不下,储存时还得恒温恒湿,稍微冷一点,铀块就可能脆裂,这哪是实战武器,顶多算“能炸的核疙瘩”。 只解决了“能不能炸”,没搞定“能不能用、能不能存、能不能投”。 说白了,原子弹根本不是“懂原理就能造”的简单活,而是一个满是“隐形陷阱”的地狱级副本。 从原料、工艺、人才到国际封锁,每个陷阱都藏在原理没说的地方,还互相勾连,刚躲开这个,又踩进那个。 朝鲜的“脏弹”之所以不算实战核弹,就是因为它只闯过了“能引发核反应”的入门关,却没跨过那些原理之外的实操难关。 这也正是核不扩散体系能立住脚的关键,技术上的硬门槛,比任何规则都更能拦住大多数国家,毕竟,真要是那么容易,这世界早就乱套了。 那么到最后,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