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东一名军人请假回家,但迟迟不见归队,上级领导打过去电话询问,三岁的女儿接到电话,直言:她爸爸救人淹死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2012年5月的一天,炮兵工程大学的研究生沈星请假回到山东青州的原单位调取论文资料。 这次行程中,他特意抽出时间陪伴许久未见的妻子和三岁的女儿。 一家人难得团聚,选择去南阳河边散步游玩。 女儿果果见到爸爸格外兴奋,一直赖在父亲怀里不肯下来。 谁知这短暂的温馨时光,竟成为这个家庭最后的团圆时刻。 就在一家人沿着河岸漫步说笑时,突然传来急促的呼救声。 河中有一个少年在湍急的水流中挣扎。 原来是一名13岁的初中生王鸿昊在河边玩耍时不慎落水。 虽然河水只有三米深,但河岸陡峭,布满青苔,即使会游泳的人也难以攀爬上岸。 身为军人的沈星没有丝毫犹豫,迅速脱下外衣就要下水救人。 一旁的路人急忙劝阻,提醒他河水湍急危险。 但看着水中逐渐无力挣扎的少年,沈星还是毅然跳入了河中。 他很快游到少年身边,奋力将其推向岸边。 由于河岸太滑,几次尝试都无法将少年托举上岸。 最后,沈星用尽全身力气将少年推上河岸,自己却因体力不支沉入水中。 等到救援人员赶到并将沈星打捞上岸时,他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令人动容的是,被打捞上来的沈星遗体仍保持着托举的姿势,右臂向上高举,仿佛还在尽力将落水少年推向生还的希望。 就在事发当天,沈星所在的部队照常点名,发现他未按时归队。 当电话打到家中询问情况时,是三岁的果果接听了电话。 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说出了令人心碎的事实:“爸爸救人被淹死了。” 电话那头瞬间陷入沉默,谁也不愿相信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 沈星出生于1981年,是陕西西安阎良区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孩子。 虽然家境贫寒,但父母始终重视对他的教育。 从小懂事的沈星深知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改变命运,从不让父母为他的学业操心。 高中时期,他不仅成绩优异,还经常热心帮助同学解答难题。 2000年高考后,怀着报效祖国的理想,他毅然报考了军事交通学院。 在大学期间,沈星表现突出,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学员。 他不仅学习刻苦,更注重品德修养。 有一次,他发现同学们浪费粮食,便收集大家吃剩的馒头块,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吃下,以此告诫大家珍惜粮食。 2003年暑假,他还独自骑自行车从天津返回老家,沿途张贴环保标语,用实际行动传播正能量。 毕业后,沈星先后担任炮兵士官和副营职参谋。 为了提升自身能力,他又考取了炮兵工程大学的研究生。 万万没想到,就在即将毕业之际,这次短暂的探亲之行却成了永别。 沈星的离世给家庭带来了巨大悲痛。 妻子蔡相珍强忍悲痛,独自抚养年幼的女儿。 她始终没有改嫁,每每提到丈夫,她都表示为自己嫁给这样一位军人而感到自豪。 更让人欣慰的是,女儿果果虽然年纪小,却以父亲为榜样,变得格外懂事,不仅学习认真,还经常帮助母亲做家务。 沈星救人的事迹迅速传开,当地民众自发前往殡仪馆悼念。 出殡当天,青州街头万人空巷,上百辆出租车系上黄丝带,免费接送前往送行的市民。 被救少年王鸿昊康复后,在父亲的陪伴下前往悼念,王家提出补偿,但被沈星家人婉言谢绝。 沈星的父亲只说了一句:“我的儿子走得有意义。” 为纪念这位英雄,青州市政府追授沈星“革命烈士”荣誉称号,并将他牺牲地附近的桥梁命名为“沈星桥”,在南阳河畔树立了他的半身雕像。 每年清明节,都有市民自发前来献花悼念。 一位当地社区工作者表示,十年过去了,青州市民从未忘记这位英雄,他的故事仍在当地传颂。 虽然生命永远定格在31岁,但沈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他用生命托举起的不仅是一个陌生的少年,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 这种精神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永远闪耀在人们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