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1月,蒋介石密令第一战区长官蒋鼎文除掉赵寿山,蒋鼎文对亲信说:“这种

浅笑对风吟 2025-11-11 18:31:20

1942年11月,蒋介石密令第一战区长官蒋鼎文除掉赵寿山,蒋鼎文对亲信说:“这种混账事,怎么不让胡宗南去干。赵寿山打日本人有功,我下不了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赵寿山在国民党军队里,一直显得有点“不一样”。 他1894年出生在陕西户县一个贫苦家庭,小时候家里穷,好在有亲戚帮忙,才能进私塾读书。 他知道机会难得,读书特别刻苦,后来考上陕西陆军小学,因为成绩好,还能拿津贴补贴家用。 从军以后,他投到杨虎城手下,靠着打仗勇敢,从师长一路升到集团军司令。 虽然官做大了,可他心里一直反感打内战,觉得枪口应该对着侵略者,而不是自己人。 早在1932年,赵寿山驻守汉中的时候,就偷偷和红四方面军联系,签了互不打扰的协议,还给红军送过电台和物资。 这在当时可是杀头的事,但他觉得值。 后来他亲眼看到国民党内部腐败严重,尤其是1935年借口看病去上海、南京转了一圈后,更加失望。 蒋介石任人唯亲,只顾争权夺利,不关心国家安危,这让赵寿山心里越来越凉。 在南京期间,赵寿山接触到一些进步青年,读了不少马列的书,思想有了很大转变。 回到西安,他直接给上司杨虎城写了一份“抗日意见书”,话说得很直白,劝杨虎城别跟着蒋介石走老路。 见杨虎城没反对,赵寿山干脆把话挑明:“要是蒋介石来西安,必要时就把他扣下,逼他联共抗日!” 这话把杨虎城吓了一跳,但也觉得找到了知音。 1936年12月,蒋介石果然来到西安,逼着张学良和杨虎城继续打红军。 劝了几次没用,张、杨二人下了决心。 12月11日晚上,杨虎城把赵寿山叫来,交代他负责17路军的行动。 赵寿山早就等着这一天,立刻布置下去,连夜行动,把蒋介石扣住了。 这件事后来叫西安事变,赵寿山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 事变结束后,蒋介石被放回南京,却翻脸不认人,把张学良扣下,又逼杨虎城出国。 临走前,杨虎城叮嘱赵寿山:“记住,北边是朋友,南边是仇人。北边是光明,南边是黑暗。” 这句话,赵寿山一直记在心里。 杨虎城走后,赵寿山成了17路军的核心人物,但他和共产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抗战爆发后,赵寿山当了38军军长,在战场上打得不错。 可蒋介石对他不放心,先是把38军调到河南,想让他远离八路军,又派特务暗中调查他。 赵寿山都想办法应付过去了。 1942年,他托军中的地下党员郝克勇给毛主席带话,再次申请入党。 毛主席很高兴,特批他为“特别党员”,但为了工作方便,让他暂时留在党外。 更让赵寿山感动的是,毛主席还让郝克勇把38军里所有地下党员的名单都告诉他,这份信任让他彻底坚定了跟共产党走的决心。 蒋介石对赵寿山的耐心终于耗尽了。 1944年,他下了一道命令,把赵寿山“升”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实际上夺了他的兵权。 38军的官兵们看透了蒋介石想吞并部队的阴谋,纷纷起义投奔解放区。 赵寿山成了空头司令,蒋介石对他的监视越来越紧。 1942年11月,蒋介石甚至密令第一战区长官蒋鼎文除掉赵寿山。 但蒋鼎文却对亲信说下不了手,应该让胡宗南去。 这件事后来被赵寿山得知,更让他看清了处境。 走投无路之下,赵寿山想到了起义,可心里没底。 自己的部队都没了,共产党还会要他吗?于是,他写了那封忐忑的信。 没多久,回信来了,上面只有简单的四个字:“你选工作。” 这四个字,对赵寿山来说,比千金还重。 它不是施舍,而是尊重和信任,彻底打消了他的顾虑。 不久,赵寿山借口出国考察水利,在董必武的安排下,成功摆脱特务监视,于1947年初到达解放区,受到刘伯承、邓小平的热烈欢迎。 1948年,他被任命为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和老朋友彭德怀一起作战,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继续出力。 新中国成立后,赵寿山先后担任青海省主席、陕西省省长等职务,一直勤勤恳恳工作。 1965年,他因病在北京去世。 从国民党高级将领到解放军领导人,赵寿山的选择,代表了那个时代许多人的心声。 主要信源:(西安事变数据库——赵寿山将军-血染中华沃土 抗战一支劲旅)

0 阅读:434

猜你喜欢

浅笑对风吟

浅笑对风吟

关注我,一起看一看人间万千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