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张学良赞助给刘长春8000大洋,让他去往洛杉矶参加奥运会,当刘长春漂

笑蓝说 2025-11-07 14:12:17

1932年,张学良赞助给刘长春8000大洋,让他去往洛杉矶参加奥运会,当刘长春漂洋过海坐了22天邮轮到了赛场后才发现,其他运动员穿的都是专业跑鞋,而自己只有皮质运动鞋。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刘鸿图盯着大屏幕上父亲的黑白身影,指尖攥着双旧跑鞋。   这是 1932 年刘长春穿去洛杉矶的皮质运动鞋,鞋头缝着华侨补的粗布,此刻在他掌心泛着旧光。   短片里父亲起跑的瞬间,与现场的欢呼声重叠,他忽然想起父亲晚年擦这双鞋时,说过的海上艰辛。   1932 年 7 月 8 日 “威尔逊总统号” 邮轮三等舱,刘长春蜷缩在 0.9 米宽的床铺上,胃里翻江倒海。   每天只有两顿硬面包配咸肉,淡水限量供应,他只能用海水简单擦身,身上很快起了红疹。   为保持状态,他请求船员铺煤渣跑道,可浪大时甲板倾斜,他跑着跑着就撞向栏杆,膝盖磕得青紫。   有次风浪掀翻煤渣,他干脆沿着船舷跑,手掌抓着栏杆磨出血,也没停下 —— 他怕一停就没力气了。   航行到第 15 天,他脚气病发作,双脚肿得穿不上鞋,只能裹着布条在船舱里慢走,夜里疼得睡不着。   1932 年 7 月 30 日洛杉矶奥运村,华侨鞋匠老林蹲在地上,用粗线给刘长春的跑鞋缝补丁。   “这鞋太硬,跑起来磨脚,我给你加层布衬。” 老林手指缠着胶布,是白天修鞋扎的。   刘长春看着他缝鞋,想起这几天的难处:语言不通,连买瓶水都要比划半天,更别提找训练场地。   奥运村的食堂只有西餐,他吃不惯牛排,只能偷偷啃从国内带来的炒面,没几天就吃完了。   老林看出他的窘迫,每天中午都来送小米粥和馒头:“咱中国人的胃,得吃咱中国人的饭才有力气。”   1932 年 8 月 1 日训练场上,刘长春对着陌生的起跑器发愣 —— 他之前只在土跑道上练过。   没有教练指导,他只能站在旁边看其他选手练习,偷偷记下动作,再自己模仿着来。   有个美国选手故意撞了他一下,用英语嘲笑 “中国人还来凑什么热闹”,他攥紧拳头没吭声。   练到一半,他突然头晕眼花,是连日营养不良加上水土不服,扶着栏杆缓了好一会儿才站稳。   那天晚上,他在奥运村的木板房里,对着窗外的月亮发呆,想家,更怕辜负国内的期盼。   1932 年 8 月 2 日百米预赛现场,刘长春站在起跑线上,腿肚子控制不住地打颤。   发令枪响,他拼尽全力往前冲,可脚底板传来的刺痛让他忍不住皱眉 —— 鞋里的补丁磨破了皮。   周围观众的哄笑声像针一样扎过来,他咬着牙加速,最终跑出 11.1 秒,小组第五被淘汰。   走下赛场,他坐在看台下的台阶上,掀起裤腿,膝盖上的旧伤还没好,又添了新的磨破痕迹。   老林赶过来递上毛巾,他擦着脸,眼泪忍不住掉下来:“我没跑好,对不起大家。”   1932 年 8 月 5 日二百米预赛结束后,刘长春连站着的力气都没了,是华侨扶着他回的奥运村。   他躺在床上,想起赛前连件备用运动服都没有,身上这件还是上海体育会赶制的,已经汗湿了好几遍。   夜里,他发高烧,没有队医,只能靠华侨送来的退烧药硬扛,迷迷糊糊中还在喊 “再跑快点”。   比赛结束后,他连回国的路费都成了问题,最后是华侨商会凑钱,才帮他买了返程的船票。   登船那天,老林送他个布包,里面是几双布鞋和晒干的馒头:“路上吃,到家了跟咱说声。”   1979 年沈阳的老房子里,刘长春坐在台灯下,用软布擦着那双洛杉矶带回的跑鞋。   鞋面上的补丁已经发白,鞋底的纹路里还嵌着当年的煤渣,是海上和赛场上艰辛的印记。   刘鸿图问他 “这鞋都不能穿了,还留着干啥”,他笑着说 “这鞋见过咱中国人的第一步,也见过难处”。   那天晚上,他把跑鞋放进木盒,还在里面放了张纸条,写着 “别忘当年路,更别忘当年难”。   后来这张纸条,成了刘鸿图每次整理父亲遗物时,都会反复看的话。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刘鸿图把那双跑鞋捐给了国家体育博物馆。   捐赠仪式上,他打开木盒,里面除了跑鞋,还有父亲当年藏的半块煤渣和那张 “争气” 的纸条。   如今,这双跑鞋陈列在博物馆的 “奥运初心” 展区,旁边的说明牌详细写着当年的艰辛。   每天都有参观者驻足,听讲解员讲 1932 年那个孤身出征、克服万难的故事,眼里满是敬佩。   刘鸿图每年都会去博物馆看看,站在跑鞋前,仿佛还能听见父亲当年在邮轮上、赛场上,咬牙坚持的脚步声。   主要信源:(人民政协网——一只皮箱,见证了一个人与一个国家的奥运梦)

0 阅读:111

评论列表

莽原

莽原

2
2025-11-07 14:36

战士!值得尊敬!

笑蓝说

笑蓝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