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文化守护者!这位馆长倾其一生守护古籍,理应被铭记 近日,我偶然翻到国家图书馆纪念袁同礼先生诞辰130周年的新闻,这才发现,这位“中国近代目录学先驱”的一生,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坚韧底蕴。或许很多人未曾听闻他的名字,但我们如今能够看到海量古籍善本,离不开他当年的竭力守护。 抗战爆发时,袁同礼正担任国立北平图书馆馆长。眼见日军步步逼近,他连夜组织人员打包古籍,将1.8万册善本、5000多卷敦煌经卷,装了100多箱,从北平运往上海,再辗转香港、重庆,一路躲避战火,每一本都完好无缺。有员工问他是否害怕,他坚定地说:“这些书比命还重要,丢了便是愧对祖宗。” 他不仅守护古籍,更懂得“活用书籍”。主持馆务期间,他创建了全国首个古籍分类体系,还牵头编纂《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连胡适都称赞他“为学界立下大功”。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打破旧规,让普通学生、学者都能进馆阅览书籍,亲手将封闭的藏书楼转变为开放的知识殿堂。 晚年的他在清华园潜心耕耘,培养出大批图书馆专业人才,直至去世前仍在整理文献。正如有人所说,文化传承并非惊天动地的伟业,而是像袁先生这样,以一生的平凡坚守,做好“护书人”。这位默默守护文明火种的老人,真的值得被更多人铭记。 袁同礼 文化守护神 近现代史 无名英雄 古籍守护 功在千秋 被遗忘的历史人物 文化传承 正能量 国家记忆 不该被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