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稀土,还有核电,美国自己终于尝到了,“卡脖子”滋味!   提到中美AI竞争,

桉闻通史 2025-10-29 10:30:47

除了稀土,还有核电,美国自己终于尝到了,“卡脖子”滋味!   提到中美AI竞争,多数人盯着硬件、参数不放,反而忽视了中国AI的底层优势——核电!道理很简单,再先进的AI技术,没有电就是一堆废铁。   都知道AI是电老虎,ChatGPT每小时耗电,相当于300户家庭一天的用量,谷歌那座数据中心一年电费,能买下半条街的房子。美国银行(BoA)最新报告显示:到2050年全球核电装机得扩三倍,砸3万亿美元才能喂饱AI算力。可是搞核电,反而美国被卡脖子得厉害。   放在五十年前,谁敢说美国核电不行?上世纪70年代,美国核电站占全球一半,光是三里岛事故前,一年就能新增十几座反应堆。那会儿他们的西屋公司握着,最先进的压水堆技术,法国、日本都得上门拜师。可三里岛事故后,美国核电直接踩了刹车,近四十年没批过一座新反应堆,生产线说停就停,熟练工人全转行了。   现在报应来了。美国现有93座反应堆,70%都超了40年设计寿命,最老的都快60岁了,跟博物馆里的古董差不多。去年俄亥俄州一座反应堆的蒸汽发生器裂开缝,想换个新的,找遍全美都没工厂能造。最后一家能产这部件的企业2012年就倒闭了。没办法只能求欧洲,结果人家说“得等两年”,这期间只能降功率运行,电费涨得当地企业直骂娘。   更要命的是新项目。弗吉尼亚州那座号称“美国未来核电样板”的项目,2013年就开工了,原定2020年发电,现在拖到2028年都悬,卡脖子的正是反应堆心脏——压力容器。   这玩意儿得能扛住,1500倍大气压和300度高温,全球现在只有三家工厂能造,两家在中国,一家在韩国。美国本来想找韩国订,结果人家产能排到2035年,最后还是得回头找中国上海电气商量,光交货期就等了三年。   这时候才想起中国的好?早干嘛去了。前几年美国制裁中国核电企业,说我们技术“有安全风险”,结果自己的反应堆里早就塞满了中国零件。IAEA数据摆在那儿:全球三代核电设备里,70%的压力容器、80%的蒸汽发生器是中国造的,连美国最先进的AP1000反应堆,当年首台设备都是从中国运过去的。不是我们想垄断,是美国自己把产能作没了,这能怪谁?   然而,中国核电的崛起可不是撞大运。上世纪80年代我们从法国引进技术,花了二十年消化吸收,硬生生把“拿来主义”变成了“自主创新”。   现在华龙一号直接拿到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全球通用护照”,巴基斯坦卡拉奇的机组稳定运行五年,阿根廷的项目比计划提前半年发电,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硬成绩。反观美国,西屋公司被日本收购后技术停滞,新搞的小型反应堆折腾十年还在试验阶段,差距早就拉开了。   最讽刺的是美国的双重标准。当年卡中国芯片脖子时,理由一套接一套,什么“国家安全”“技术保护”。现在求中国卖核电部件了,倒不提安全问题了。去年美国能源部偷偷给两家企业发许可证,允许进口中国造的核级泵阀,嘴上还硬撑着“只是临时替代”,可明眼人都知道,没有中国供应,他们的核电升级计划就是空谈。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想重建本土供应链,可谈何容易。造一台压力容器需要5万吨水压机,这种大国重器全球就五台,中国占三台。培养一个熟练的焊接工人得五年,美国现在连教这门手艺的师傅都没剩几个。有企业想重启生产线,一算账发现,建厂房买设备得花20亿美元,还不如直接从中国买划算,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这事儿戳破了美国的老底:所谓的技术霸权,缺了产业链支撑就是纸老虎。以前靠先发优势躺着赚钱,把基础制造当“低端产业”丢了,现在想捡回来哪那么容易。中国花三十年建起来的核电产业链,从铀提纯到设备制造再到运维服务,全链条都能自己搞定,这才是真正的底气。   现在美国算是尝到了,当年中国被卡脖子的滋味。芯片禁运时我们咬牙搞自主,现在核电部件他们只能求着买。国际原子能机构早就说了,到2030年中国核电装备出口能占全球40%,到时候美国要么放下身段合作,要么看着AI算力被活活拖垮。   想想也挺解气的,以前总是我们看别人脸色,现在终于轮到美国对着中国的设备清单犯愁。那些天天喊着“脱钩”的政客,怕是没算过核电零件这笔账。要是真把中国惹急了,断供几个关键部件,美国的AI数据中心就得集体“罢工”,到时候看谁先扛不住。   你们说,这时候美国上门求购核电设备,咱们该答应吗?是该趁机敲敲警钟,还是看在生意的面子上卖给他?

0 阅读:44

评论列表

海滨拾贝

海滨拾贝

2
2025-10-29 17:22

中国为什么不排到10年以后…?

桉闻通史

桉闻通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