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美国财长贝森特今天突然宣布了 10月23日,美国财长贝森特称,能源价格已下降,预计下个月CPI数据将开始回落,再下个月将更加明显。并表示,认为房价数据是一个滞后指标。 先说说为啥贝森特敢这么说,最核心的原因就是能源价格真的降了——美国WTI原油价格都跌到五年新低了,每桶才56.99美元,过去一年跌了19%,汽油价格也跟着往下走,不少州一加仑汽油都跌破3美元了。 咱算笔账,普通家用车油箱加 50 加仑油,现在比去年能省小三十美元,这钱可是实实在在揣回老百姓兜里的,加油时谁都能感觉到 “通胀没那么凶了”。 可能有人会问,汽油降价跟 CPI 有啥关系?这关系可大了去了!CPI 说白了就是咱日常开支的 “总涨幅温度计”,而能源在这温度计里占了 7% 左右的分量,其中汽油和燃油就占了 3% 到 5%。别看比例不算顶格,但能源价格波动特别大,简直是 “四两拨千斤”。 就像今年 4 月那会儿,WTI 原油刚跌破 55 美元,美国汽油均价同比就跌了 12%,直接就把当月的 CPI 拉低了 0.3 个百分点。 现在油价跌得比 4 月还狠,而且跌得更持久,这对 CPI 的下拉作用只会更明显,下个月数据一出来就能看见动静。 更关键的是,这油价跌下去就没那么容易涨回来,贝森特的信心就来自这 “稳得住” 的跌势。为啥稳得住?供应端早就供大于求了。 以前 OPEC + 那些产油国还搞减产保价,现在为了抢市场份额,一个个都松了口子,9 月底取消了 220 万桶 / 日的自愿减产,11 月还要再增 13.7 万桶 / 日,沙特、伊拉克那些主要产油国的出口量都维持在高位。 美国自己更是 “产油大户”,10 月的原油日产量都到 1363.6 万桶了,快摸到历史峰值了,而且页岩油的成本降得厉害,二叠纪盆地有些区块成本才 30 多美元,就算油价在 50 多美元晃悠,照样有的赚,根本不愁减产。 供应多了,需求反倒跟不上。北半球夏天过了,大家开车出门旅游的少了,汽油需求同比降了 3.2%;炼厂也进入季节性检修,美国炼厂开工率一下子跌到 85.7%,比之前降了 6.7 个百分点,加工的原油少了,成品油库存却堆起来了。 全球范围更不用说,原油库存都涨到 79 亿桶了,创下四年新高,可每天的需求也就 7 亿桶左右,供大于求的缺口明摆着,油价能不跌吗? 这种基本面支撑的下跌,可不是风吹草动就能逆转的,所以贝森特才敢打包票 “再下个月更明显”。 至于他说的 “房价是滞后指标”,这可不是敷衍,是真懂行的说法。很多人觉得房价涨了通胀就得涨,其实 CPI 里的住房成本跟咱买房子的成交价不是一回事,主要算的是租金 。 不管是租客交的房租,还是房主自己住相当于 “给自己交的租金”。而租金的变化比房价慢多了,得等 17 个月左右才能反映出来。 就拿现在来说,就算房价在涨,但租约一般都是一年一签,房东不能说涨就涨,CPI 统计的租金数据还停留在之前的水平,短期内根本搅不动通胀的盘子。等租金真的跟着房价涨起来的时候,能源拉低 CPI 的力度早就显现出来了,根本影响不了大局。 更别说能源降价还能带动一串成本往下走,这更是给 CPI 回落加了把火。原油可不只是用来烧的,还是塑料、化肥、化工产品的原料。油价跌了,化肥成本降了,农民种庄稼的成本就低了。 塑料成本降了,超市里的食品包装、日用品包装都便宜了;运输成本也跟着降,卡车司机跑一趟活儿的油钱少了,蔬菜水果从产地运到超市的价格自然就松快了。 2024 年有数据说,油价每涨 10 美元,工厂的生产成本(也就是 PPI)就得涨 0.8% 到 1.2%,现在油价跌了,反过来 PPI 就降,这些成本省下来,商家定价就不会那么硬气,CPI 里的食品、日用品价格跟着降是早晚的事。 以前也有过这情况,远的不说,就说 2014 年到 2015 年那波油价大跌,WTI 原油从 100 多美元跌到 40 多美元,美国 CPI 直接从 2.1% 掉到 0.7%,那回落的架势跟现在一模一样。 只不过现在美国经济对油价的敏感度比以前低了,能源强度降了不少,服务业占比也高了,但架不住这次油价跌得实在狠,而且供需矛盾更突出,效果只会更稳。 32 个州的低价汽油、五年新低的原油价、越堆越高的库存,都是明证;供需失衡的基本面又保证了油价跌下去就稳得住,不会突然反弹。 房价那事儿因为滞后,短期内根本插不上手;甚至能源降价还能拉低食品、日用品的成本,形成 “连环降”。 这么多因素凑在一起,下个月 CPI 开始回落,再下个月更明显,这都是板上钉钉的事儿。贝森特的底气,说到底就是老百姓能感受到的 “实惠” 给的!
安世的非法CEO来到中国,想要与中国进行协商谈判! 安世半导体事件最初的导火
【7评论】【1点赞】
喜子哥
都五六十美元了,我们的油价还是那么高,油桶涨价太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