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宣布了 10月22日,印度总统穆尔穆目前正在访问印度南部喀拉拉邦。22日,穆尔穆乘坐的直升机降落于一处新浇筑的直升机停机坪时,停机坪表面部分塌陷,直升机机轮陷入其中。 最后还是五十多个警察、消防员徒手拽绳子、用肩膀顶,花了 45 分钟才把六吨重的直升机推出来,这场景看着又狼狈又讽刺,哪像个能承接总统访问的地方? 可千万别以为这只是个偶然的意外,这根本就是印度基建行业积病多年的一次大暴露。懂点工程的人都知道,普通混凝土至少得养护 28 天才能承重,就算是应急工程,72 小时也得有。 可这个停机坪 21 号深夜才浇完水泥,22 号中午就敢接总统专机,12 个小时的养护时间,连水泥的一半强度都达不到,这哪是赶工期,分明是拿人命当赌注。 后来查出来,这项目本来 11 月初才该完工,就因为总统要来看,硬生生提前了 10 天,施工方连强度测试都没做,监管部门光看张纸就签字放行,这哪是监管,纯属走过场。 要说印度基建不靠谱,可不是空口白牙说的,例子一抓一大把。就在今年 6 月,莫迪总理亲自剪彩的那座 “世界最高铁路桥”,听着挺唬人,359 米的桥修了 23 年,换了六届政府,花的钱比当初预算多了两倍还不止。 中间一会儿因为地震参数算错停工,一会儿抗风测试发现设计有问题,75% 的结构都得拆了重盖,最后还得军方出面才完工。 这还不算完,2024 年 3 月,比哈尔邦一座刚建的大桥,通车没几天就塌了,砸伤了不少工人,可谁能想到,这桥两年内已经塌过两次了,纯粹是拿纳税人的钱打水漂。 更让人揪心的是锡金邦那座大坝,去年 10 月突然溃坝,洪水冲得下游 2 万多人无家可归,90 多人没了命。 表面看是山洪闹的,可内里全是人祸 —— 在地质脆弱的喜马拉雅山脚下乱建工程,地质评估根本没做扎实,最后把好好的工程搞成了灾难。 还有中央邦那个立交桥,设计师非要搞个 90 度直角的奇怪造型,结果桥还没通车就发现全是安全隐患,直接封了,成了全世界的笑柄。 这些事背后,全是实打实的数据在说话。世界银行去年的报告说得明白,印度那些大工程,十个里有七个多都得延期,花的钱比当初计划的多一倍还不止。 印度自己的审计署更清楚,2018 到 2024 年,37% 的国家级工程都没有正经的监理记录,说白了就是没人管质量。 就拿这次出事的喀拉拉邦来说,过去一年靠 “特别程序” 赶出来的 11 个政府项目,这次全被拉去复查,一查一个准,全是质量问题。 为啥印度基建就这么让人不省心?根本问题出在 “政绩优先” 的歪心思上。只要领导要视察、要剪彩,不管工程能不能赶,先把工期压下去再说。 设计三天搞定,施工昼夜不停,验收靠拍照打卡,资金层层转包下去,到最后干活的工人手里,连张正经的水泥配比表都没有,只知道 “上面要快”。 杰纳布桥修的时候,换了 7 家承包商,设备动不动就断供,工人培训的钱只花了预算的 0.7%,连国际标准的零头都不到,这样能建出好工程才怪。 更可怕的是,这种 “赶工文化” 已经变成了潜规则,没人觉得不对。2023 年莫迪去北方邦,当地为了迎接他突击修了座临时桥,结果车队一上去就晃得厉害,事后发现钢梁焊接全是毛病。 可就算出了这种事,也没人真正担责,顶多找个包工头顶罪,签字的官员、监管的部门全没事。 这次停机坪塌陷算是动了真格,印度民航安全总局直接停了所有 “快速通道” 项目,还要查签字名单,涉事的公司老总也被停了职,这在以前真是少见。 说句实在话,印度这些年总喊 “基建狂飙”“印度制造”,可基础的东西都没做好。中国贵州那座 625 米的花江峡谷大桥,比杰纳布桥高多了,两年多就完成主体工程,质量过硬。 这根本不是技术不行,是态度和制度出了问题。混凝土要养护 28 天,这是科学规律,凭啥因为领导的行程就改了?验收要实地检测,这是基本规矩,凭啥靠一张纸就过关? 这次总统的直升机算是运气好,被推出来了,可普通老百姓没这么好的运气。大坝溃坝里死去的 90 多人,桥梁坍塌中受伤的工人,他们的损失谁来补? 印度要是真想发展,就不能再把 “快” 当本事,得把 “稳” 当根本。要是能把 “28 天养护期” 写进法律,把施工日志公开,让签字的人真的负起刑责,那这个坑也算没白塌。 可要是还像以前那样糊弄,下次陷进去的可能就不是直升机,而是整个国家的信誉和老百姓的希望了。基建是给国家打基础的,基础都偷工减料、敷衍了事,再大的野心也撑不起来。
印度又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忘了是谁向中国左一个保证右一个保证了,印度工商部长带有威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