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媒体称:中国的歼-10和霹雳-15虽然在实战中击落了法国阵风,但这并不代表中国的装备比西方先进,他们认为阵风失利,是因为没有发挥出体系作战的优势。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今年5月巴印边境空中交锋后,西方媒体的舆论彻底沸腾。巴基斯坦飞行员驾驶中国制造的歼-10CE,配合预警机、数据链、霹雳-15导弹,一举击落了印度空军引以为傲的法国阵风,这不是演习,是货真价实的实战。 相关细节被英国权威军事杂志、各大国际媒体扒了个遍,网友看得热血沸腾,西方防务圈却坐不住了。 回顾这场冲突,背景其实很简单:巴印关系本就剑拔弩张,印度2019年损失米格-21后,狠心掏钱买了36架阵风,花费巨大,配上号称世界顶级的流星导弹,信心大涨。 谁知今年又起摩擦,印度空军出动阵风和苏-30MKI重装巡逻,自以为万无一失。巴方则用中国最新出口型歼-10CE悄悄靠近,背后靠着ZDK-03预警机和自家的高效数据链,情报通畅,作战体系紧密。 实战结果让人意外。歼-10CE先一步锁定阵风,霹雳-15导弹高速出膛,阵风直到导弹逼近才拉响警报,根本来不及规避。巴方一口气击落多架阵风,包括印度精锐的BS中队。 新加坡媒体随后发文,强调阵风失利“不是装备不行”,归咎于印度体系配合不如北约,也算是给法国和印度找了个理由。 但实际上,这正说明了现代战争的核心变化——单靠飞机性能,远不如体系作战和武器链路的整合。 中国歼-10CE不仅机动灵活、雷达先进,更配合自有的情报、通信、电子对抗体系,把一套中高端装备打出了“组合拳”。西方曾自信满满地吹捧阵风的多任务能力,这次却被现实打了脸。 导弹对决尤其扎心。巴基斯坦用的霹雳-15射程远、速度快,真正拉开了战场距离优势。 其实这背后还有更深层的信号。印度空军长期“拼盘”采购,体系整合混乱,阵风、苏-30、美制导弹、以色列电子吊舱,彼此兼容性差,真正上了战场,反而比不过巴方这样“体系完整”的组合。 中国军工则在出口市场上越发底气十足,不再只是“量大价廉”,而是在高原、热带等复杂环境里经受住了实战检验,真正做到“出口即战力”。 西方有些媒体还在争论“体系作战”是不是决定性因素,但也不得不承认,中国装备的技术水平和实用性已经追赶甚至超越了部分西方产品。 这场战斗还带来了地缘格局的小变化。印度空军忙着追加训练、引进新数据链,法国则加快卖阵风给其他国家补血。 中巴军贸更紧密,2025年还要举行联合演习。中国军工出口增速飙升,开始挑战美欧的市场份额。 说到底,这次空战不仅让世界见识了中国装备的硬实力,更让“体系作战”这个词摆上了桌面。单机牛不牛,导弹远不远,雷达灵不灵,背后是整个系统的高效融合。中国军工从“追赶者”变成了“引领者”,这才是让世界最深刻的转变。 你们看外国媒体的嘴硬呢?
俄罗斯给中国最大的帮助是什么?让西方严重误判中国军工实力,西方一直认为中国是苏式
【1评论】【2点赞】
花轮同学
还在分析我们家门口拉烟童子的事,进了门还有很多想不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