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电磁弹射起飞!原来以为弹射器给飞机一个向上的推力,把飞机垂直弹到空中,完成起飞,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最近海军宣布了福建舰完成三型舰载机的电磁弹射起降试验,不少人都不太明白电磁弹射到底是什么,它跟以前的弹射方式有什么不一样?又能给航母带来哪些变化? 航母是在海上行驶执行任务的,而所有的战机都需要从航母上离开,但航母甲板就那么长,舰载机想飞上天必须在短短几十米内达到足够速度。 早年人们试过滑跃起飞,靠甲板上的斜坡助力,但这种方式有局限,重型飞机很难满载起飞,载弹量和油量都得打折扣。 后来出现了蒸汽弹射,靠高压蒸汽推动活塞带飞机加速,这才解决了重型机起飞的问题。 可蒸汽弹射用着并不省心,因为它的体积特别大,一套设备得占不少空间,而且每次弹射都要消耗一吨淡水,对航母的淡水储备是不小的负担。 更麻烦的是维护,机械结构复杂磨损严重,差不多得五百人围着它转,维护费用能占到航母全部设备维护费的八成。 随着舰载机越来越重,出动频率要求越来越高,蒸汽弹射就慢慢跟不上作战需求了。 正是这些问题让电磁弹射进入了各国的视线,电磁弹射就是靠电力产生的磁力推飞机起飞,核心是一台拉直了的直线电机,通电后产生强大的电磁力,带着飞机沿轨道加速,眨眼间就能达到起飞速度。 这套系统主要由储能、电力转换、直线电机和控制这四部分组成,储能系统能先把电能存起来,需要时集中释放,保证动力充足又稳定。 跟蒸汽弹射比,它的优势一下子就显出来了,最明显的是灵活度高,通过调整电流大小,能弹射从几百公斤的无人机到三十多吨的重型战机,不像蒸汽弹射只能固定弹射重量。 而且能量利用率也很高,是蒸汽弹射的10倍还多,大大降低了对航母动力的消耗,整套设备三百多吨,操纵人数能减少三成,维护起来也比蒸汽弹射简单不少。 还有个关键好处是加速平稳,不会像蒸汽弹射那样有突然的冲击力,既能减轻飞行员的身体负担,也能延长飞机的使用寿命。 当然这种先进技术的研发可不是件容易事,全世界折腾过的国家不少,但真正能造出来并装到航母上的,目前只有中美两国。 美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电磁弹射的想法,中间停了几十年,80年代又重新启动研究,前后花了三十多年,才在福特级航母上用上。 作为后起之秀我国的电磁弹射研发走了条并行发展的路,蒸汽弹射和电磁弹射同时推进。 从2008年完成原理样机攻关,到海军工程大学团队十几年的持续钻研,终于攻克了所有关键技术。 2022年福建舰下水,成为了我国第一艘配备电磁弹射的航母,今年9月的这次试验,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飞机成功起降,更是验证了这套系统的可靠性。 电磁弹射的真正价值,得从航母战斗力的提升上看,舰载机是航母的核心,弹射效率直接决定了航母的作战能力。 有了电磁弹射,歼-35就能满油满弹以隐身状态起飞,歼-15T能带着更多弹药执行打击任务,威力也会大幅提升,空警-600能把预警范围扩得更远,让航母编队的监控从阶段性存在变成持续性掌控,空防圈和打击圈都往外延伸了一大截。 电磁弹射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电力电子、直线电机等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要知道连法国这样的国家,下一代航母都得向美国采购电磁弹射系统,我国能实现完全自主研发,这份实力来之不易。 而电磁弹射轨道上的一次次起飞,不仅是飞机离开甲板的瞬间,更是航母技术跨越的见证。 这种看似简单的“一推”,背后是无数技术人员的心血,更是国家工业实力的体现,它让航母的战斗力有了代际提升,也让海军维护海洋权益的底气更足了。 极目新闻2025-09-23 ——三型舰载机弹射起飞,航母战力如何飞起?
在“福建”号航母成为世界首次使用电磁弹射器完成五代机弹射后,外国军迷貌似眼神都变
【6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