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米姆选择在联合国大会这个全球瞩目的舞台上,用“国家恐怖主义”这个分量极重的词,

历史透视眼 2025-09-25 11:36:29

塔米姆选择在联合国大会这个全球瞩目的舞台上,用“国家恐怖主义”这个分量极重的词,直接给以色列的行动定性,这份强硬背后,藏着的是压不住的愤怒。 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刚进行到一半,轮到塔米姆发言。 一上来就说以色列前不久袭击了卡塔尔首都多哈,直接破坏了外交和平努力。 这次袭击地点就在多哈一处安全区,目标是哈马斯高层。 哈马斯这些人,在多哈是有政治代表办公室的。 以色列早就不满卡塔尔收留他们,这次干脆直接动手。 结果炸出六人死亡,还有一个卡塔尔安全部门的人。 以色列媒体事后报道说,这次行动是“精确打击”。 卡塔尔的意思是,这不只是打哈马斯,是冲着主权来的。 阿拉伯世界立刻站队。 土耳其、伊朗、黎巴嫩、阿尔及利亚公开谴责。 阿联酋虽没说重话,但表态“担忧区域局势”。 白宫最初没有回应。 后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份谴责袭击的声明,美国罕见投了赞成票。 声明没点名以色列,内容很清楚,说“任何对卡塔尔首都的武力袭击都是对国际秩序的挑战”。 塔米姆在联合国演讲时没用外交语言。 他说这次袭击是国家恐怖主义,是一个联合国会员国对另一个主权国家的武装袭击。 认为这次袭击目的很明确,就是想打破正在进行的停火谈判。 他说卡塔尔正作为中立方,和埃及一起推进加沙停火框架。 结果对方一发导弹,打在自己家门口。 这种事,卡塔尔不会装看不见。 几天后,卡塔尔政府主导召开了一场临时阿拉伯-伊斯兰特别会议。 21个国家代表参会,塔米姆在会上再次重申,以色列行为不只是“战争行为”,是“恐怖主义国家行为”。 这个定性用词在过去是少见的。 阿盟在会后发布联合声明,支持卡塔尔主权,呼吁国际社会对以色列进行问责。 以色列没有公开回应。 但《耶路撒冷邮报》刊文指出,这次行动早有计划。 说哈马斯在多哈活动情报确凿,以色列有权进行“反恐清除”。 卡塔尔对此的回应是,哈马斯在多哈从事政治谈判工作,不涉及军事计划。 这个说法,在联合国被中方代表支持。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当时表示,任何国家都应尊重卡塔尔领土完整。 俄罗斯也发声明说“对无端武力攻击深表关切”。 从这场袭击之后的动向也能看出来。 卡塔尔外交部长接连访问安曼、开罗、伊斯坦布尔。 开始在阿拉伯圈内部争取更强硬的立场。 外交圈都明白,这不是一场普通摩擦,是卡塔尔第一次公开在多边场合和以色列对着干。 过去几年,卡塔尔虽然和以色列关系冷淡,但一直维持着低烈度沟通。 这次之后,局面变了。 以色列被指控在没有通知、没有警告的情况下动用导弹系统攻击卡塔尔境内目标。 导弹从红海发射,通过沙特南部绕道进入卡塔尔上空。 卡塔尔雷达没有提前预警。 军方事后调查,疑似使用了隐身弹头。 这是很明显的“斩首打击”架势。 问题是,打的不只是哈马斯,还有卡塔尔的官员。 更麻烦的是,行动当时,哈马斯政治代表正准备出发去伊斯坦布尔与联合国特使见面。 这相当于直接把外交接触炸断。 以色列外交部没有回应行动细节。 国防军发言人只说“以色列保留在全球任何地方打击恐怖组织的权利”。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我想打谁就打谁。 但这回打到多哈,把卡塔尔打成了中东焦点。 哈马斯还活着,外交信任链断了。 很多人问,以色列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惹怒卡塔尔。 有人猜是内部鹰派主导。 也有人说是对卡塔尔与伊朗接触表达不满。 还有人认为,这就是一场试探,看谁会出手保护卡塔尔。 从目前来看,美国没出手。 欧洲也没出手。 站出来说话的,是阿盟和中俄。 这说明,中东新一轮阵营排序正在形成。 塔米姆公开发声不是情绪问题,是政治站位。 他知道这话一说,很多国家就得选边站。 有人看塔米姆是“硬气”,也有人觉得是“主动送上风口”。 但有一点明确,从9月那场袭击之后,卡塔尔在中东的位置不一样了。 它不再是低调的调停者,而是公开的受害方。 而以色列的对外操作,也被贴上了“破坏和平”的标签。 这场风波接下来怎么收场,还看联合国后续会不会有调查机制。 但可以肯定,这次塔米姆没有留余地。 参考信息: 《卡塔尔埃米尔在联大怒斥以色列袭击》·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年9月24日

0 阅读:17

猜你喜欢

历史透视眼

历史透视眼

洞察古今,剖析历史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