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签署宪法修正案,正式把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界定为国家缔造者。 这一动作迅速在阿斯塔纳乃至整个中亚引发热议,因为它不仅是一次法律层面的变动,更像是一场深挖历史的“身份工程”,试图让民众在共同的过去中找到归属感与认同感。 术赤当年的金帐汗国疆域辽阔,不仅囊括了如今哈萨克斯坦的大部分,还伸向俄罗斯南部和中亚广袤的草原。 哈萨克斯坦在苏联解体后获得独立,虽然土地宽广,但国家认同一直缺少一个凝聚核心。 这里生活着哈萨克族、俄罗斯族以及众多少数民族,彼此相处虽平和,却一直缺乏一个能够让所有人心往一处想的象征。 托卡耶夫显然看到了这个缺口,因此用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历史人物来拼上那块“缺失的拼图”。 在哈萨克族眼中,术赤早已深植于民族记忆,对于其他族群来说,金帐汗国的历史同样能引发共鸣。 这段跨越多个民族与地域的历史,意味着不少人的祖先都曾在那个版图下生活过。 如今他被写入宪法,立为“国家缔造者”,无论出身背景如何,人们都能从这个共同的历史起点中找到某种身份认同。 这种认同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会逐步渗透进教育、文化和日常生活。 课堂上,孩子们会听到术赤征战草原、治理多族群的故事,博物馆、新闻报道、节庆活动中,他的名字也会越来越频繁地出现。 久而久之,术赤就会成为街谈巷议的一部分。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俄罗斯族居民,尽管金帐汗国时期莫斯科曾向其纳贡,如今的叙事却让他们也能感到自己是故事的一环。 乌兹别克人、鞑靼人等其他民族,同样能从这段历史里找到连接点。 修宪不仅仅是国内的政治安排,也带有对外的意味。俄罗斯可能对此保持敏感,因为它触及中世纪的从属记忆。 哈萨克斯坦强调自己独立的历史根源,难免让邻国重新审视双边关系,中俄之间经济与边境联系紧密,但不同史观可能会带来一些微妙波动。 对中国而言,则可能成为合作助力,金帐汗国时期的草原丝路,与今天“一带一路”的路线天然契合,让经贸合作带上千年的延续感,也有助于增加互信。 当然,这一历史符号并非没有争议,术赤的身世在史料中便存在分歧,邻国如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也拥有金帐汗国的遗产 它们未必愿意让哈萨克斯坦独占叙事权,有人担心,这会带来潜在的外交摩擦。 环顾中亚,邻国早已习惯以历史人物塑造国民身份,吉尔吉斯斯坦依托《玛纳斯》,土库曼斯坦讲述丝路古国传奇,乌兹别克斯坦高举帖木儿的旗帜。 哈萨克斯坦此举实为区域趋势中的一环,试图摆脱苏联时期的历史框架,重建精神根基。 这是一场带有风险的尝试,但同样是哈萨克斯坦用历史塑造未来的重要一步。 只要在推广中保持耐心、包容不同声音,“术赤”就有机会成为连接草原上每一颗心的象征。 这不仅是翻开历史的一页,更可能是为未来写下新的开篇。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哈萨克斯坦,为什么把成吉思汗当作民族祖先?】
就在中俄蒙三方刚签完管道备忘录的第五天,俄方突然抛出一句话,意思很简单:中国不用
【32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