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妻子刚去世,快80岁的茅以升就和6个孩子商议,想要续娶,当他说出女人

千浅挽星星 2025-11-29 00:53:28

1967年,妻子刚去世,快80岁的茅以升就和6个孩子商议,想要续娶,当他说出女人的名字时,孩子们大变脸色,6个孩子全都扬长而去,终生未与他再相见。   1967年,陪伴了茅以升五十多年的原配夫人戴传蕙前脚刚走,这位享誉中外的“桥梁之父”后脚就召集了全部六个子女,投下了一枚威力堪比炸药的“重磅炸弹”。   快八十岁的老人,在这个当口提出来要续弦,其实本不算什么出格的事,子女们看着老父亲孤身一人,心里也不是没软过,甚至都在默默盘算着怎么帮父亲安顿晚年。   可当那个名字从茅以升嘴里吐出来的时候——“权桂云”,屋子里的空气瞬间凝固成了铁板,原本还算温情的家庭会议,眨眼间变成了一场不可收拾的对峙,大儿子茅于越那一指头指向父亲时颤抖的手,把这个家里维持了几十年的体面,彻底撕得粉碎。   权桂云这人,绝非父亲晚年偶遇的温良知己,而是横亘在母亲心头长达几十年的那根刺。   1930年代,那是茅以升人生最辉煌的顶点,他接下了被外国专家断言“无法建桥”的钱塘江工程,面对流沙江底和凶猛大潮,硬是用“气压沉箱法”把水泥沉箱扎进了江底岩层。   那时候的他,是意气风发的工程局局长兼总工程师,而权桂云,正是那个工地上比他小了将近四十岁的女职员。   就在那个举国瞩目的工地上,就在那座将被载入史册的大桥边,一边是技术上的巅峰突破,一边却是道德底线的悄然决堤。   在原配戴传蕙于后方操持家务、养育幼子的同时,茅以升在工地上不仅有了婚外情,甚至还和权桂云生下了一个私生女,取名茅玉麟。   茅以升这辈子,无论搞学问还是做人,向来都有着极强的“硬度”,1896年出生于镇江书香门第的他,从唐山路矿学堂一路考到美国康奈尔和卡内基理工,23岁就拿下了工学博士,那篇论文甚至诞生了著名的“茅氏定律”。   无论是回国后横扫各大土木院校当校长,还是抗战爆发后只用了89天就决定亲手炸掉自己心血凝成的钱塘江大桥,他身上始终带着一股子只有工程师才有的那种绝对理性和决断。   当年炸桥,他在建桥时就预留了炸药孔,那是为了家国大义的深谋远虑;可到了晚年处理家事,这股子决绝劲用错了地方,就成了伤人的利刃。   对于六个子女来说,母亲尸骨未寒,父亲就要把那个给母亲制造了一生痛苦的第三者娶进门“扶正”,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找老伴,这是对死去母亲最公开、最残酷的羞辱。   在那场激烈的争吵中,尽管六个子女放出了“断绝父子关系”的狠话,茅以升依然没有丝毫退让。   就像当年顶着外国人的嘲笑坚持建桥一样,他顶着全家人的反对,在1967年底毅然与权桂云领了证,把她和私生女接进了家门。   六个孩子说到做到,从此以后如同人间蒸发,分散在海内外的他们,没有任何一人再跨入那个北京的家门一步。   到了晚年,患上老年痴呆、记忆力衰退的茅以升,或许也后悔过,他开始一封封地写信,却总是石沉大海,或者被原封不动地退回。   甚至有一次,他拖着病体不远万里飞到瑞士,站在大儿子茅于越的家门口徘徊,可那扇紧闭的大门,至死都没有为他打开过一次。   1989年的冬天,93岁的茅以升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比起当年钱塘江大桥通车时的万众欢腾,他的离场显得格外凄清,守在病床前的,只有他和权桂云生的女儿茅玉麟,那六个他曾经引以为傲的孩子,没有一个出现。  主要信源:(《百年巨匠——茅以升》)

0 阅读:0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