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当时就慌了神,抱着孩子连饭都没心思吃,拉着婆婆和大姑就往医院跑。一路上孩子眼

好小鱼 2025-11-28 18:47:48

闺蜜当时就慌了神,抱着孩子连饭都没心思吃,拉着婆婆和大姑就往医院跑。一路上孩子眼睛半睁着,小脸煞白,不管怎么逗都没反应,连呼吸都比平时微弱。闺蜜一边哭一边问大姑“你到底怎么抱孩子的?是不是没抱稳让孩子摔着了?”大姑却支支吾吾说“我就正常抱着啊,孩子挺乖的,没摔也没碰”。 到了医院,医生赶紧给孩子做检查,B超、CT拍了个遍,最后诊断结果出来,孩子是颅内出血,还有轻微脑震荡。医生说“这么小的孩子颈椎和脑部都很脆弱,很可能是抱的时候姿势不对,或者用力过猛晃着了,再严重一点可能会有后遗症”。 下午三点,厨房里的抽油烟机还在嗡嗡转。 闺蜜刚把最后一勺菜盛进盘子,就听见客厅没了声音——平时这时候,大姑总会逗着孩子咿呀笑的。 她端着盘子出来,脚步顿在玄关。 大姑坐在沙发上,怀里的孩子眼睛半睁着,小脸白得像刚剥壳的荔枝,平时攥着大姑衣角的小手松松垂着,连呼吸都轻得像漏风的气球。 “怎么回事?”闺蜜的声音劈了叉,盘子“哐当”砸在茶几上,汤汁溅到大姑织的蓝色小毯子上。 她冲过去抱孩子,后颈的皮肤凉得吓人,头软塌塌靠在她肩上,“你到底怎么抱的?是不是摔了?还是晃他了?” 大姑猛地站起来,手在围裙上蹭了又蹭,“没有啊……就抱着看电视,他一直挺乖的……”话没说完,孩子突然哼唧一声,细弱得像蚊子叫。 婆婆抓起包就往外走,“去医院!现在就去!” 出租车司机看孩子不对劲,连闯两个红灯。 后座上,闺蜜的指甲掐进大姑胳膊,“你说清楚!到底做了什么!”大姑咬着唇,眼泪砸在膝盖上,“我就是想让他看窗外的鸟,稍微转了个身……” 急诊室的灯惨白得晃眼。 医生摸孩子后颈时,眉头拧成了疙瘩,“做CT,快。”B超探头在孩子头上滑过,屏幕上的阴影像块石头,砸得闺蜜腿一软,婆婆赶紧扶住她。 半小时后,医生拿着片子出来,声音沉得像灌了铅:“颅内出血,轻微脑震荡。这么小的孩子,头占体重三分之一,颈椎没发育好,抱的时候必须托住后颈,不能随便晃,更不能猛地转身——有时候大人觉得‘正常抱’,对婴儿可能就是过度用力。” 大姑突然蹲在走廊哭,肩膀一抽一抽的。 “我哪知道要托后颈啊……”她抹着眼泪,“我儿子那时候随便抱都没事……”原来她老家带孩子都是“粗养”,没学过科学育儿,刚才转身时确实没托住孩子头,只是不好意思承认自己不懂。 闺蜜抱着孩子进病房时,手还在抖。 她不是气大姑故意,是气自己没早提醒——之前让她看育儿视频,大姑总说“我带大三个孩子,还能错?”现在孩子头上插着输液管,每动一下她心就揪紧,对大姑的怨,混着对自己疏忽的悔,堵在喉咙里,吐不出咽不下。 孩子住了五天院。 闺蜜没跟大姑说过一句话,大姑每天炖了汤送来,放门口就走,保温桶上贴着小纸条:“放温了再喂,别烫着。” 出院那天,婆婆从社区医院领了本育儿手册。 全家坐客厅看“婴儿正确抱姿”视频,大姑拿红笔在“托后颈”三个字下画了三道线,笔尖戳破了纸。 现在每次有亲戚来帮忙带孩子,闺蜜都会先递上那本手册。 “不是信不过您,”她翻开夹着书签的那页,“是孩子太嫩,咱们一起学。” 前几天去看孩子,撞见大姑在查“婴儿抱姿图解”,手机屏幕上的光映着她鬓角的白头发。 她织的新毯子放在婴儿车边,边角缝了圈软乎乎的棉线,“这样宝宝抓着玩,也不会硌着。” 厨房的抽油烟机早就关了。 但闺蜜总觉得,那天下午菜洒在地上的油渍味,还飘在空气里——提醒着她,爱有时候藏在“不懂”里,也藏在“愿意学”里。 只是下次,能不能早一点,再早一点?

0 阅读:2
好小鱼

好小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