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西方戏称为“超级煤炉”,甚至调侃“敌人在百里之外都能靠烟雾找到它”的俄罗斯库兹

未央秘史 2025-11-28 17:43:09

被西方戏称为“超级煤炉”,甚至调侃“敌人在百里之外都能靠烟雾找到它”的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元帅号航母,2025年7月25日被俄联合造船厂正式宣告失去继续维修价值,未来要么寻找买家出售,要么直接报废拆解,这艘承载着苏联海军余晖的巨舰,终究没能熬过岁月和现实的双重磋磨。   它的“煤炉”名声可不是空穴来风,2016年那次奔赴叙利亚的远洋部署,硬是把一次军事行动变成了全球围观的“黑烟秀”。   从挪威沿海到英吉利海峡,这艘6万吨级的航母一路喷吐着滚滚黑烟,浓密到太空卫星都能清晰捕捉轨迹,北约根本不用启动雷达,顺着烟雾就能锁定它的位置。   俄罗斯网民自嘲说,舰载机返航都不用导航,跟着黑烟就能找到家,西方媒体更是把这浓烟比作冰岛火山喷发,让这艘航母成了国际笑柄。   它打出生起就带着“先天性心脏病”,苏联解体前的1989年仓促完工,锅炉用的是劣质管道,还存在泄漏问题,1996年航行时就常只有一两个锅炉能勉强运转,时速连4海里都达不到,跟在海上漂流没区别。   重油燃烧不充分的问题伴随了它一辈子,就算俄军将领想圆场说是“海军传统礼节”,也掩盖不了动力系统的致命缺陷。   更让人唏嘘的是它那堪比灾难片的维修历程,2017年进坞大修本计划2022年完工,结果一修就是八年,还修出了一堆新麻烦。   2018年,唯一能容纳它的PD-50浮动船坞突然断电沉没,50吨重的起重机直直砸在飞行甲板上,砸出一个直径5米的大洞,光修复这个窟窿就花了近30亿卢布。   祸不单行,2019年工人焊接时的火花引燃了燃油管道,过火面积超1000平方米,造成2人死亡14人受伤,2022年又因为电路老化再次起火,每次事故都让维修成本飙升。   最初600亿卢布的预算早就不够用,后期测算维修费用已经涨到1000亿至1200亿卢布,折合美元12.6亿到15亿,这笔钱足够给俄海军所有护卫舰做深度自动化改造,甚至能打造一支现代化无人舰队。   维修资金还存在不明去向的情况,船厂报销明细里有1.2亿卢布用于“北极通话装置”,却没发票没合同没验收记录,2019到2022年期间,8位船厂高管年均奖金就超过3600万卢布,相当于维修款成了部分人的“福利金”。   这艘航母的困境,本质上是俄罗斯造船业的缩影。   苏联解体后,航母设计建造的核心基地留在了乌克兰,俄罗斯本土失去了完整的配套产业链,连维修需要的关键配件都难找到原厂供应。   近三十年没造过大型水面舰艇,导致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大量流失,年轻工程师接不上力,主要船厂的设备老化率超过70%,产能利用率只有30%左右,连3000吨级护卫舰都造得磕磕绊绊,更别说伺候航母这种超级工程。   西方的制裁更是雪上加霜,精密工具、航空发动机、计算机控制机械这些关键部件断了来源,就算想搞国产替代,很多“国产”部件里依然藏着外国芯片,根本没法实现真正自主。   2016年叙利亚行动中,它的实战表现也暴露了硬伤,几个月里舰载机只起飞420架次,相当于其他国家航母几天的起降量,还因为拦阻索断裂摔了一架苏-33和一架米格-29K,战斗力实在撑不起航母的名头。   如今再想维修,已经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就算砸进去百亿卢布,也很难让这艘舰龄超40年的老舰恢复战斗力。   俄罗斯联合造船集团直言,该舰所需设备的维修或制造周期长达24个月甚至更久,船厂连足够的合格人员都凑不齐。   而潜在的接盘侠也寥寥无几,中国已经掌握了更先进的航母技术,没必要翻新一艘老舰;印度有过改装俄制航母的惨痛教训,当初“维克拉玛蒂亚”号改装费从9亿美元涨到23亿美元,交付延误五年,早就不敢再碰这类二手航母。   这艘曾经承载着远洋海军梦想的巨舰,最终只能面临要么被拆解成废铁,要么象征性出售的结局,它的落幕,也算是给那个曾经的海军强国时代画上了一个不算体面的句号。  

0 阅读:63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