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后代基本都润出去了,成了富商、巨贾,左宗棠的后代一个没走,全在国内,成了

未央秘史 2025-11-26 15:39:12

李鸿章的后代基本都润出去了,成了富商、巨贾,左宗棠的后代一个没走,全在国内,成了医生、学者、技术员。   左宗棠这辈子活得硬气,快七十岁的人了,明明可以在家安享晚年,偏要抬着棺材出征新疆,硬生生从沙俄手里把那么大一块土地收回来,这份家国情怀刻进了骨子里。   他在朝堂上当官时位高权重,手里握着军政大权,按说想敛财易如反掌,但他偏偏活得清廉,死后没给子女留下多少家底,四个儿子每人就分了一千多两银子。   按清朝的购买力算,当时一两银子大概能买三百多斤大米,相当于现在六百多块钱,一千多两就是几十万,看着不算少,但对比同期官员的收入简直不值一提。   当时一品大员年薪都有一百八十两,还不算养廉银,左宗棠一辈子攒下的家业,还不如有些官员几年的俸禄。   他没留下金山银山,只传下一句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的家训,还反复告诫子女不能结交纨绔子弟,要从寒苦艰难中做起,耕读传家才是根本。   这样的家风自然养出不一样的后人,左宗棠的后代没有一个想着往外跑,全都扎根在国内。   次子左孝宽潜心学医,成了当地有名的郎中,免费给乡邻看病;曾孙左景鉴更是厉害,和黄家驷、裘法祖等人并称中国外科 “四把刀”,参与组建了重庆医学院,一辈子救死扶伤;   第四代孙左焕琮当了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专攻显微神经外科,第四代孙女左焕琛是复旦大学教授,研究影像医学和心血管病,都是实打实的技术人才。   还有曾孙左景伊,成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提出的 “左氏定律” 至今还是化工防腐领域的重要准则。   如今左家已经延续到第九代,数百后人大多投身教育、科研、医疗领域,出了数十位知名专家学者,没有一个走歪路的。   再看李鸿章,路子就完全不一样了。他手里握着二十万淮军,甲午战争时日本都打到家门口了,朝廷一再下旨让他出兵,他却一门心思指望英俄两国调停,硬是按兵不动,眼睁睁错失战机。   说白了,他不是没兵没实力,而是不敢打,有御史揭露,他把一千五百多万两白银交给日本商号打理,担心打仗会丢了这笔财产。   这样的人当官,自然把敛财放在心上,李鸿章家族最鼎盛时,在安徽老家的田产就有两百五十多万亩,光是合肥东乡就占了六十万亩耕地,差不多是当地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每年收租就能达五万石。   他还在招商局、开平煤矿、通商银行等企业持有大量股份,遗产保守估计有几百万两白银,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得有十个亿,妥妥的巨富。   这样的家底和行事风格,后代自然想着往外跑。李鸿章的后代大多润到了海外,其中李昭庆的第四代孙李家昶、李家景、李家曙三兄弟,在香港和海外闯荡,从几十美金起家,硬生生打拼出环球钢铁厂、捷丰纺织印染厂等一批企业,成了身家亿万的富商,被称为李家的 “三艘航空母舰”。   李家曙更是从香港闯到新加坡,涉足银行业、纺织业、矿业,甚至在马来西亚的原始森林里开过钨铁矿,把商业版图铺到了多个国家。   那些跟着李鸿章一起逃出去的清朝国民党高官,日子就没这么顺了。   纽约长岛和康州住着不少满清贵族后人,有位自称和纳兰容若同宗的 “金主子”,住着庄园,收藏着古董,却连中文都不会念,也没什么亲属往来,活成了孤家寡人。   还有不少逃出去的官员后代,在海外没了根基,又丢了祖上传下来的做人准则,大多混得浑浑噩噩,很多都断了香火。   美国 1882 年就出台了排华法,当时在美华侨大多是广东劳工,那些显贵后人在海外孤立无援,既融不进西方社会,又忘了自己的根,日子过得远不如留在国内的左宗棠后代踏实。   左宗棠自己拼了老命守护的土地,怎么可能让后代轻易离开,他没给后代留多少钱,却把爱国报国的念想刻进了基因里。   而李鸿章呢,一辈子精于算计,只顾着攒家底,后代自然跟着学,眼里只有利益,哪里安全、哪里有钱赚就往哪去。   都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左宗棠栽的是守护家国的 “参天大树”,后代自然愿意在树下扎根;李鸿章堆的是满是铜臭味的 “金山”,后代捧着金子跑路,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李鸿章的后代能在海外混成富商巨贾,靠的不还是祖上留下的资本和门路,而左宗棠的后代能在国内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靠的则是代代相传的家训和实打实的学识。

0 阅读:0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