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个国家拆开卖,见过吗?白纸黑字,明码标价。   克里米亚、顿巴斯,打包送给俄

未央秘史 2025-11-26 17:40:18

把一个国家拆开卖,见过吗?白纸黑字,明码标价。   克里米亚、顿巴斯,打包送给俄罗斯。   剩下的,军队砍一半,武器全没收,还得修宪发誓,永不“再嫁”。   这还不是最狠的。   最狠的是,战后重建的钱,用的是扣下俄罗斯的资产,但利润的大头,50%,要进美国的口袋。欧洲还得再掏1000亿,陪着玩。   这份被美国主导的“28点和平计划”,把乌克兰的主权拆得明明白白,每一项条款都写满了交易的味道。   不光要正式承认克里米亚归俄,整个顿巴斯地区都得完整割让,就连目前还在乌军控制下的部分顿巴斯领土,也得乖乖撤出,变成所谓的“中立非军事化缓冲区”,说白了就是把到手的地盘拱手让人。   要知道,顿巴斯是乌克兰的工业重镇,煤炭、钢铁资源丰富,这么一割,相当于断了乌克兰的经济半条腿,而这一切只是为了换取俄罗斯重返G8、西方解除对俄制裁的筹码。   军队和武器的处置更是直接剥夺了乌克兰的自保能力。   按照计划,乌军得从现在的80万人规模砍到40万,整整一半的兵力要被裁掉,还得解散精锐战斗部队,放弃远程导弹系统这类能形成威慑的武器。   西方援助的那些远程武器不仅要停止接收,已经送到手的还得被收回,相当于花钱买了个临时使用权,战争一停就得物归原主。   之前加拿大就干过类似的事,把一架从中国起飞、临时滞留的俄罗斯安-124大型运输机直接没收,转头就送给乌克兰,美其名曰支持重建,本质上就是拿别人的合法财产做人情,这种逻辑现在直接套用到了乌克兰的武器处置上。   修宪中立的要求,更是把乌克兰绑死在了“不结盟”的柱子上。   乌克兰2019年刚通过修宪,把加入北约和欧盟写进国家目标,现在却要180度大转弯,不仅自己要在宪法里明确永不加入北约,还得逼着北约承诺永远不接纳自己。   这就像逼着一个人撕毁自己的人生规划,还得发誓这辈子绝不反悔,而背后操控这一切的,却是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   乌克兰现在处于战时戒严状态,根本没法举行公投或正常修宪,这份涉及领土和主权的协议,本质上就是在违背其国内法律的情况下被强行推动。   战后重建的利益分配,才是这场交易的核心戏码。   西方早就冻结了俄罗斯大约3000亿欧元的海外资产,其中2000亿欧元都在欧盟手里,现在计划拿出1000亿欧元用于乌克兰重建,表面上看是“用侵略者的钱补偿受害者”,实际上却是美国的赚钱良机。   协议明确规定美国要拿走重建利润的50%,从天然气基础设施到城市重建项目,美国企业都会优先介入,这种操作和当年伊拉克战争后,美国石油公司抢占伊拉克石油资源如出一辙,当年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都直言“伊拉克战争就是为了石油”,现在乌克兰不过是换了个“重建”的幌子。   欧洲则成了这场交易里冤大头般的存在,除了要分摊1000亿欧元的重建费用,之前已经通过各种机制给乌克兰提供了数百亿欧元的援助,从宏观金融稳定资金到公共行政运作支持,钱花了不少,却没多少话语权。   更憋屈的是,欧盟冻结俄罗斯资产产生的利息都被用来给乌克兰提供贷款,自己没捞到半点好处,还得跟着美国的节奏走,毕竟北约的防务依赖美国,欧盟在安全上根本硬气不起来。   俄罗斯被冻结的资产本应受主权豁免保护,现在却被西方当成了提款机,这种做法已经引发了全球对西方金融信用的质疑,但美国根本不在乎,只要能从中分走一半利润,哪怕破坏国际金融规则也无所谓。   乌克兰就这么成了大国博弈的牺牲品,领土被用来换和平,军队被用来换制裁解除,重建被用来给美国赚钱,自己只得到一个模糊的“安全保障”承诺,而这个承诺连具体条款都没有,全看美国的政治风向。   就像当年的伊拉克,战争结束后西方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当地民众却要面对失业率居高不下、基础设施瘫痪的困境,现在的乌克兰,正在一步步走上同样的道路,被拆开卖掉的每一部分,都成了别人利益交换的筹码。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