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独”分子借机挑事了!11月28日,岛内所谓的驻日代表李逸洋声称,今年日本针对

史鉴奇谈 2025-11-28 17:16:54

“台独”分子借机挑事了!11月28日,岛内所谓的驻日代表李逸洋声称,今年日本针对台湾的调查显示,74.5%的受访者表示对台湾抱有亲近感;另一方面,去年中国的中日舆论调查显示,89%的日本人对中国持负面印象。由衷感谢日本人不将台湾与中国等同视之、理解台湾人与中国人有所不同。很显然,“台独”分子这一声称,完全是别有用心。   民调本质是情绪温度计,从来不是领土测量仪。日本人可能因为喜欢珍珠奶茶或追台剧而对台湾地区产生好感,也可能因为政治宣传或历史积怨对中国大陆观感复杂,但这些情绪波动连国际法的边都都沾不上。   真要按好感度决定主权,日本国内对冲绳的好感度常年垫底,难道冲绳就要独立?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法国人对德国好感度不足40%,难道阿尔萨斯洛林要重新划界?这种逻辑的荒谬程度堪比用天气预报决定房产归属。   真正决定台湾地位的,是国际社会白纸黑字签署的法律文件。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第三条明确写着“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充分理解和尊重”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份文件至今仍悬挂在日本外务省官网,其法律效力岂是某家民调机构发布的问卷数据能撼动的?更何况全球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181个国家都与中国建交,意味着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某些人刻意忽视法律框架而炒作民调,就像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拼命炫耀自己橡皮擦颜值高,完全搞错了重点。   日本对台湾地区的特殊情绪,本质上掺杂着历史殖民记忆和现实战略算计。1895-1945年的殖民统治让部分日本人对台湾产生某种“情怀”,而近年鼓噪“台湾有事”更是出于遏制中国大陆发展的地缘政治需要。   但这种暧昧态度从来不敢突破法律红线——日本官方始终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连对台出口疫苗都要标注“中国台湾”。   李逸洋之流刻意放大民间好感度,却对日本政府每次见中方官员必重申“不支持台独”的场面装聋作哑,完全是选择性失明。   反过来看,中国大陆对日负面印象的民调结果,恰恰印证了某些势力长期操弄舆论的后果。从教科书篡改历史到靖国神社问题,从炒作“中国威胁论”到介入台海事务,这些举动不断消耗着两国互信。   但即便如此,中国政府仍持续推动中日友好,今年前10个月双边贸易额突破3000亿美元,人员往来逐步恢复。可见民调反映的是阶段性情绪,而法律、经济和历史共同锚定的才是国家关系的压舱石。   某些人热衷炒作民调的背后,暴露的是“台独”势力日益窘迫的处境。当“经济断链”沦为笑谈,“国际空间”越缩越小,只能靠捕风捉影的民调数据给自己打强心针。   但现实残酷得很:台湾地区每年对日贸易逆差超400亿美元,日本核食输台问题悬而未决,所谓“亲密关系”从来不对等。就像有人拿着一张P过的合影到处宣称自己是豪门贵婿,殊不知在对方眼里始终是枚可随意取舍的棋子。   更讽刺的是,这些人嘴上喊着“台日友好”,身体却很诚实。去年石垣市公务员擅自登岛挑衅时,台当局连抗议都不敢发声;   日本排放核污染水后,台当局检测标准反而比大陆宽松十倍。这种仰人鼻息的“友好”,与其说是外交成果,不如说是自我矮化的投名状。   事实上,台湾地区的真正优势始终在于背靠大陆。去年台湾地区对大陆顺差高达1565亿美元,支撑了本土经济命脉;两岸产业链互补让台积电等企业跻身世界顶端。   日本企业之所以重视台湾地区,看重的也是其作为进入大陆市场桥梁的区位价值。一旦真的切断与大陆联系,台湾地区对日本而言立刻失去战略价值,所谓“亲近感”恐怕比樱花花期凋零得还快。   从历史维度看,台湾的命运从来与大陆紧密相连。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日本还在锁国,甲午战争后日本殖民台湾50年,最终仍要依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将其归还中国。现在某些人妄想用民调篡改历史剧本,好比拿着游乐场地图非要导航登月工程,既缺乏常识更违背规律。   说到底,主权问题不是人气投票,不是靠拉好感度就能改户口本。联合国2758号决议早已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个国际共识不会因为任何民调波动而改变。李逸洋之流的表演,就像在泰坦尼克号甲板上炫耀自己抢到了躺椅最佳位置——当巨轮驶向冰山时,这种虚妄的自我安慰终究会被现实击得粉碎。

0 阅读:47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