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只举办过一次奥运会?因为亏钱。08年北京奥运虽然账面上是盈余的,但是这

史说畅谈 2025-11-28 14:42:33

为什么中国只举办过一次奥运会?因为亏钱。08年北京奥运虽然账面上是盈余的,但是这里面有大量义务工作者的隐含成本,很多物资的价格也是被压低的。而且支出的大量基建费用也很难核算进去,当时的北京正在城市建设的最巅峰,多花点也可以接受,反正本身也需要做基建,但现在已经没有这个基建的需求,成本上就完全划不来了。 08年北京招了10万志愿者,全是义务的,培训服装啥的只花了1.71亿。可这些年轻人干的活儿,换成市场价,得按小时工算,一天八小时,一个月下来,轻轻松松上亿。要是真计进去,那10亿盈余早没了。企业赞助也差不多,国内国外一堆公司冲着国家大事,报价压得死低的,基本是友情价。像建材设备这些,正常商业走价位,得翻倍不止。这不光是钱的事儿,还带点情感因素,大家觉得支持奥运是份子事儿,可经济账上,这就低估了总成本。审计报告里没细算这些隐形成本,但谁都知道,奥运这摊子事儿,人力和物力都是海量投入。 北京奥运总投了3200亿左右,其中2800亿砸在城市升级上,地铁新线拉了200公里,机场航站楼扩建,绿化水处理啥的,一应俱全。这些钱本该花,早晚的事儿,北京那会儿正赶上城市大跃进,奥运正好当个推手,提前几年干完。结果呢,赛后北京地铁日客流破千万,空气质量上台阶,市民实打实受益。可要是单拎出来算奥运账,这2800亿压得人喘不过气。场馆建了31个,新改建的加起来近200亿,鸟巢34亿,水立方也差不多。这些本是城市刚需,奥运加速了节奏,多花点还能咽下。可现在呢?中国基建早饱和了,高铁地铁四通八达,场馆资源堆积如山,再办一届得从头砸钱,新建维护两头烧,财政谁扛得住? 全球奥运史摆在那儿,超支是家常便饭。蒙特利尔76年那次,预算超720%,亏了10亿刀,加拿大纳税人背了30年债,差点把城市拖垮。雅典04年,花了100多亿欧元,场馆赛后闲置,维护费年年吃掉财政,希腊债务危机里这笔账占大头。东京20年更惨,本预算154亿刀,疫情一搅和飙到200亿,空场办赛,门票旅游全泡汤,日本老百姓直呼图啥。里约16年超支352%,经济衰退雪上加霜,场馆变鬼城。这些案例告诉人,奥运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除非你像洛杉矶84年那样,纯靠商业玩转,赞助转播门槛拉高,净赚2.25亿刀。可那是个例,现在奥运规模膨胀,国际奥委会还老加新项目,成本像滚雪球。 中国为啥08年敢上?那时候国家正崛起,奥运是张国际名片,展示开放自信,顺带拉动经济。旅游爆棚,境外客超300万,就业多出600万,体育产业从4700亿蹦到后来的3万亿。这些红利是真金白银。可现在情况变了,基础设施不用奥运催,财政更爱投科技教育产业升级,这些领域回报稳当,长远见效。奥运的象征价值也兑现了,双奥城市北京已够亮眼,国际存在感不靠赛事证明。申办热情全球降温,24年28年就俩城市抢,2032年一度没人要。中国问卷里,80%人不盼再申,道理简单:钱得花在刀刃上。 当然,不是说奥运就一文不值。北京遗产利用好,鸟巢水立方转演唱会冰场,年年有收入,带动周边经济。可再办,成本火箭式上涨,人力物价都贵,企业不会再友情价,志愿者规模也难复制。财政资源有限,总不能为一场盛会挤占民生。未来要是有城市真需要借奥运转型,像大湾区全运会那样多地联办,基础设施现成,兴许还能试试。但当下,中国体育路子更务实,办专业赛事,推全民健身,这才是接地气的选择。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史说畅谈

史说畅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