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出中国所料:美日通话后,欧洲马上变脸,日本对华提一个要求 11月25日上

良彩博古 2025-11-28 12:22:19

果不出中国所料:美日通话后,欧洲马上变脸,日本对华提一个要求 11月25日上午的那通跨洋电话,彻底撕下了西方阵营的虚伪面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接到特朗普主动打来的通话,25分钟里把“美日同盟稳固”挂在嘴边,还高调炫耀“特朗普总统说我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让我随时给他打电话”。可她绝口不提通话是否涉及自己11月7日的涉台错误言论,只以“细节不便透露”搪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哪里是撑腰,分明是特朗普在敲打她别坏了中美经贸谈判的大事。 通话结束还没半天,欧洲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之前对中日争端缄口不言的欧盟,突然密集出招:11月初刚推动立法,要求成员国全面移除华为、中兴的电信设备,连固定宽带网络都不放过;荷兰紧跟着冻结中企半导体企业全球运营,法国更是牵头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酝酿加征惩罚性关税。英国《金融时报》、法国《世界报》同步发声,一边批评高市早苗的言论加剧地区紧张,一边炒作日本军国主义抬头,全然忘了几天前还对日本的求助视而不见。 这种变脸背后全是利益算计。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早就急得跳脚,公开反对对华加征关税——德国车企一半以上的海外订单来自中国,真要脱钩,损失的可是真金白银。62岁的德国车企高管施密特最近频繁往返中德两国,他所在的企业在华工厂雇佣了3万名员工,一旦欧盟政策落地,不仅工厂产能要砍半,供应链也得彻底重构。“我们不是政治棋子,企业要活下去”,他在内部会议上的呐喊,道出了欧洲企业的真实心声。 欧洲忙着跟风施压,日本却急着对华提要求。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接连在记者会上发难,一边指责中方发布赴日旅游、留学风险提醒“阻碍两国交流”,一边炒作《联合国宪章》“敌国条款”已失效,要求中国“履行与其地位相称的责任”。说白了,就是想让中国对高市早苗的涉台挑衅既往不咎,还得继续敞开大门让游客、资金流向日本。 这要求简直荒唐到了极点。高市早苗至今没为“台湾有事即日本存亡危机”的言论道歉,反而在国会重申这是“政府一贯立场”。中方的风险提醒绝非小题大做,11月以来,在日中国公民遭遇的歧视性对待明显增多,大阪某中餐馆甚至被右翼分子骚扰。更关键的是,日本旅游业早已扛不住了——中国游客常年占赴日游客总量的25%,贡献32%的旅游总收入,如今多家中国旅行社停售赴日产品,东京银座的免税店销售额暴跌60%,68岁的店主田中守望着空荡荡的店铺,只能感叹“政客一句话,砸了我们的饭碗”。 日本的底气本就来自对美国的幻想,可现实给了它狠狠一击。特朗普一边对高市早苗说“好朋友”,一边在社交媒体上盛赞“美中关系极为稳固”,还敲定了明年4月访华的计划。美方甚至悄悄恢复了中美军事磋商,还在讨论放宽对华AI芯片出口限制,完全把日本的诉求抛在脑后。连日本国内学者都直言,过度依赖美方让日本的外交选项越变越窄,自民党内部不少议员也开始呼吁“谨慎对华,建立危机沟通机制”。 欧盟的强硬同样站不住脚。中国稀土出口管制一出,欧盟提交的2000多份出口申请仅半数获批,法国葡萄酒、奶酪对华出口同比下降15%,这些国家又悄悄邀请中方访欧谈判,态度软得比谁都快。全球产业链深度绑定的今天,中欧贸易额前三季度就达到5.2万亿美元,谁也承受不起全面对抗的代价。 日本对华提要求前,该先问问自己配不配。一边在半导体领域实施出口管制,干扰企业正常商业往来;一边在台海问题上挑衅中国核心利益,破坏双边交流氛围。现在倒好,自己闯了祸,不道歉、不改正,反而要求受害者“大度”,这种逻辑根本站不住脚。中国的立场从来明确:相互尊重是合作的前提,任何国家都不能指望中国拿核心利益做交易。 国际交往的本质是利益互换,不是霸权施压。美国想借日本制衡中国,欧洲想在中美之间渔利,日本想投机取巧谋私利,可他们都忘了,中国早已不是任人拿捏的对象。稀土、新能源、市场规模,中国手里的筹码足够硬,底线也绝不会退让。 铭记底线、坚守原则,才是大国相处的正道。日本若真想要稳定的双边关系,就该撤回错误言论;欧洲若想保住经贸利益,就该摒弃对抗思维。任何试图挑衅中国核心利益的行为,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良彩博古

良彩博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