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都不敢在亚洲跟中国开战,为什么日本却敢?就这么说吧,日本算过利弊,赢了好处多得数不过来,输了也不过损失几个偏远小岛,本土受攻击也有限,中国不会真的入侵日本本土,日本喜欢赌一把,赌瘾很大,不管我们怎么对待日本,他们就是亡我之心不死,因为他们的地理风险逼着他们这样做,别无选择。 列岛的先天脆弱性,被某些势力包装成了“扩张的理由”。 37.8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与我国云南省相当,却要塞进一亿两千余万人口;富士山的雪顶下,岩浆仍在积蓄能量,全球十分之一的活火山在此扎堆;列岛每平方公里的地震频次,是地球平均值的五倍——这样的土地,真能给国民安全感吗? 更棘手的是生存空间。山地丘陵占去七成国土,关东、近畿等少数平原挤着全国八成人口,可耕地面积比浙江省还少。餐桌上四成以上的口粮依赖海外输入,油轮若在马六甲被掐断,超市货架半个月就会空掉。 这种与生俱来的焦虑,从明治维新起就成了某些人的“精神鸦片”:觉得只要抢到更大的地盘,就能摆脱“列岛宿命”。 现在的东京决策者,不过是换了种“豪赌”剧本。 他们盯着的“赢面”很明确:若借美国“印太战略”压制中国,既能在东亚重拾话语权,又能把能源通道牢牢攥在手里——到时候,南海的石油、澳洲的铁矿,或许都要看东京的脸色。 至于“输面”,他们算得更“精”:中国坚持防御性国防,就算冲突升级,最多打掉西南诸岛的军事据点,收回钓鱼岛;本土?他们认定我们“看不上”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最多来几轮常规打击,核电站、工业区未必会挨炸。 于是,8.7万亿日元防卫预算被轻松通过,“战斧”导弹的射程悄悄延伸到1500公里,石垣岛、宫古岛的导弹基地像毒刺般扎向台海方向。 可这些算计,全建立在对现实的误判上。 他们忘了,中国的“东风-21D”能在2000公里外洞穿航母甲板,“鹰击-21”搭配北斗组网,从浙江到关岛的军事目标都在打击半径内——西南诸岛的那些基地,可能在第一声警报响起时就成了废墟。 更可笑的是对美国的“迷之信任”。 《美日安保条约》在某些人眼里是“护身符”,却忘了华盛顿的字典里只有“利益”二字。阿富汗撤军时,美国连招呼都没跟盟友打;乌克兰求援一年多,美军地面部队至今没跨过大西洋。为了日本,美国会冒着本土挨核弹的风险与中国开战?华尔街的金融大佬们早算清了:真打起来,先抛售日元资产再说。 经济的命门,其实捏在中国手里。 丰田在中国有12家整车工厂,本田的混动系统三分之一零部件来自长三角;日本对华贸易顺差每年超300亿美元,这些钱撑起了多少家庭的养老金?一旦关系破裂,供应链断裂的失业潮,会比导弹更早击垮社会稳定。 熊本街头的抗议人群已经给出答案。 主妇们举着“反对增加防卫费”的牌子,退休教师在集会上念数据:“去年进口小麦涨价20%,再打仗,面包都吃不起!”——老百姓比政客清醒:豪赌的代价,最终要靠菜篮子、工资单来偿还。 历史的教训明明摆在眼前。 1941年他们赌“三个月灭亡中国”,输得本土挨了两颗原子弹;1980年代赌“买下美国”,泡沫破灭后陷入“失去的三十年”。现在这张“地缘赌桌”的筹码,是整个东亚的和平稳定,日本这点体量,赔得起吗? 一边是技术合作的共赢坦途——用精密机床换资源,靠汽车电子拓市场;一边是绑上美国战车的绝路——导弹对着邻国,国民活在恐惧里。 某些势力偏要选后者。 或许他们没算过:中国的工业产值是日本的4倍,国防预算能造30艘航母,捍卫核心利益的决心,从不是“口头说说”。 若真把“赌瘾”发作到底,输掉的绝不会只是几个小岛。 列岛的未来,可能要在“资源断绝、经济崩盘、国民离散”的三重打击下,重新寻找定义——而这一切,本可以不必发生
日本的克星——有个国家日本非常害怕!只要这个国家缠住日本,就可以解决当前的困局,
【8评论】【11点赞】